關揵的意思、關揵的詳細解釋
關揵的解釋
指事物的緊要處。 漢 李尤 《函谷關賦》:“襟要約之險固兮,制關揵以擒非。” 前蜀 杜光庭 《張崇胤本命南鬥北鬥詞》:“於是挺才賦命,各有職司;主死領生,互分關揵。”
詞語分解
- 關的解釋 關 (關) ā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并轉(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關塞(刬 )。關津。嘉峪關。 征收進出口貨稅的機構:海關
- 揵的解釋 揵 á 用肩扛。 舉,揚:“揵鳍掉尾,振鱗奮翼。” 豎立:“揵六枳而為籬兮。” 拔癩 揵 à 連接:“淮陽包陳以南揵之江。” 古同“楗”,堵塞河堤決口所用的竹木等材料:“塞瓠子決河,……而下淇園之竹
網絡擴展解釋
“關揵”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及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詞義解釋
- 核心含義:指事物的緊要處或關鍵點,強調核心的制約性作用。例如《函谷關賦》中用“制關揵以擒非”,比喻把控要害以遏制不法行為。
2.本義溯源
- “關”的本義:甲骨文中為雙手持木闩頂門的象形,本義為“閉門橫木”(即門闩),後引申為關卡、樞紐。
- “揵”的含義:單獨使用時多指支撐結構(如門闩的部件),在“關揵”中與“關”連用,強化“關鍵”之意。
3.文獻引用
- 漢代李尤《函谷關賦》以“關揵”喻地勢險要;前蜀杜光庭則用其描述生死職司的權責劃分,可見該詞多用于強調事物的核心控制點。
4.現代使用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僅存于古籍研究或特定修辭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關鍵”“樞紐”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函谷關賦》或杜光庭相關文獻(來源:、2)。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揵的意思
《關揵》是一個漢字詞,意為援助、支援、幫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揵》的部首是手,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
《關揵》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好勇疾貧,亦不可援也”,意思是好勇敢不怕貧窮,也無法得到幫助。這裡的“援”就是《關揵》的意思。
繁體
《關揵》的繁體寫法為「關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關揵》的古時候寫法為「關攷」。
例句
1. 他在困難時期一直關揵着我,我非常感激他的幫助。
2. 我願意盡己之力,關揵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組詞
關心、關愛、關注、援助、支援、幫助。
近義詞
援助、幫助、支援、扶持。
反義詞
背離、抵觸、阻礙、妨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