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花開放的季節。 清 孫枝蔚 《和俞天木侍禦韻送錢均曆歸吳門兼呈令弟山銘廣文》:“偏逢菊節歸家近,欲看秋衣念婦裁。” 清 孫枝蔚 《程生真州移居》詩:“菊節須關戶,桃華再汎舟。”
菊節(拼音:jú jié)是漢語詞彙,指菊花開放的季節,即秋季。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詞義
指菊花盛開的時節,一般對應農曆九月(陽曆10-11月),與重陽節時間相近。菊花作為秋季代表性花卉,常被用作季節的象征。
2. 文學用例
清代文人孫枝蔚在詩句中多次使用該詞,例如:
3. 文化關聯
菊花在中國文化中象征高潔、長壽,菊節與重陽節(登高、賞菊、飲菊花酒)習俗密切相關,但需注意“菊節”本身并非傳統節日名稱,而是對菊花開放時令的雅稱。
該詞屬于書面雅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中。
《菊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菊花的節日”或“慶祝菊花盛開的節日”。這個詞組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菊”和“節”。
《菊節》的部首是“艹”,表示與植物有關。它有六個筆畫。
《菊節》一詞最早出現于唐代,當時人們在九月九日慶祝菊花開放盛世的節日,此後成為了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
《菊節》的繁體字是「菊節」。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将《菊節》分别寫作「菊節」、「菊節」或者「菊節」。
1. 每年的九月九日是我國的《菊節》,人們會賞菊花、品嘗菊花酒。
2. 祖國的《菊節》是一個美麗的節日,大街小巷都充滿了菊花的芬芳。
菊花、菊園、菊展、菊酒、菊石、菊苣。
重陽節、九九重陽。
春節、端午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