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少年氣盛。語出《屍子》卷下:“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貴客皆回頭。”
“氣食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ì shí niú,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成語源自《屍子》卷下:“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意為幼小的虎豹雖未長出花紋,卻已有吞食牛的氣魄。後唐代杜甫在《徐卿二子歌》中化用此典:“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貴客皆回頭”,進一步将其用于贊美孩童的非凡氣概。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典故,可參考《屍子》及杜甫相關作品。
氣食牛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吃飯時非常貪婪和暴飲暴食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飲食行為過度,缺乏節制和克制。
氣:氣是由氣部構成,筆畫數為4。
食:食是由饣部構成,筆畫數為9。
牛:牛是由牛部構成,筆畫數為4。
氣食牛這個詞最早出自《莊子·人間世》一篇。在繁體字中,氣食牛的寫法是「氣食牛」。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氣食牛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氣食牛」。
他吃飯的時候如同氣食牛般,一口接一口地狼吞虎咽。
組詞:暴食、貪婪、吃得過多、狼吞虎咽。
近義詞:貪吃、暴飲暴食、暴食者。
反義詞:節食、飯量小、有節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