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号的意思、府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号的解释

官员的加衔。所加衔大多是比本职高的中央官员的名号。《北史·郭祚传》:“及为征西、 雍州 ,虽喜外抚,尚以府号不优,心望加大。”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为尚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号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员的官职称号或官署名称,常见于职官制度与文书语境。以下从语义演变、功能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府”的本义

    指官署、衙署,如《周礼》载“府史胥徒”,郑玄注:“府,治藏。”即掌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后泛指各级行政官署,如“京兆府”“开封府”。

  2. “号”的引申义

    本指称号、名号,引申为官职头衔或机构名称。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号曰将军”,即官职称谓。

  3. 复合词“府号”

    特指官员的官职名称或官署的正式称号,如《唐六典》载官员“各依府号、官称”,即按官职名分定品秩礼仪。


二、功能与用例

  1. 标识身份等级

    唐代律法规定,官员需以“府号”标明身份,如“开府仪同三司”为最高阶文散官称号,不得僭越使用(《唐律疏议·职制》)。

  2. 公文与礼仪规范

    官方文书中须署明府号,如宋代敕令文书首行需写“尚书省牒某府”以明发文机构(《宋会要辑稿·职官》)。

  3. 历史文献例证
    • 《旧唐书·职官志》:“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位,谓之本品……并依府号、官称。”
    • 白居易《郑絪可吏部尚书制》:“特授尔尚书吏部,仍以本官兼领府号。”

三、现代语义转化

现代汉语中“府号”已罕用,但“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保留(如“台湾省政府”),而“号”仍用于机构编号(如“门牌号”)。其历史含义仅存于古籍研究与职官制度论述中。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府”“号”词条释义。
  2. 《辞源》(第三版) “府号”用例及职官制度说明。
  3. 《唐律疏议译注》(中华书局,1996)卷九·职制律。
  4. 《宋会要辑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职官部分公文格式。

网络扩展解释

“府号”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古代官职制度中的含义

指官员的加衔制度,即在本职官职之外,附加更高品级的中央官员名号。例如,地方官员可能被授予尚书、太尉等中央头衔,以提升其地位。这一用法多见于《北史》《唐语林》等史料记载()。

典型例证:

二、现代引申为成语的含义

指地位显赫、权力重大的人物,常用于形容政府高官、企业领袖等权威人士()。例如:“他在学术界堪称府号,决策影响深远。”

补充说明

  1. 读音与结构:拼音为“fǔ hào”,由“府”(官署/地位)和“号”(名号/权威)组成。
  2. 使用场景:
    • 历史语境:描述古代官职加衔制度。
    • 现代语境:比喻性强调个人或组织的权威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北史》《唐语林》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碍挽安身乐业傲逸白驹刨床褒衣危冠卑位飙发伯俞泣杖不倒翁步岁彩毫才子书唱白脸嗤黜饬责出成果大古里当土道白大权旁落调谇东亚端忧飜异覆鹿遗蕉高低鸹鹿瞽聩和盟胡走游飞见义必爲教训积块君主政体开进刻罚痾疻鍊冶李冰灵驯灵长临绝廪牺令戾契鸣滩牛录额贞奇谈怪论求过于供壬夫十九人石鲗顺俟硕志説作岁末塌然挺然土场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