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方的意思、朔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方的解釋

[north]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書·堯典》

詳細解釋

(1).北方。《書·堯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蔡沉 集傳:“朔方,北荒之地。”《楚辭·劉向<九歎·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王逸 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 魯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2).郡名。 西漢 元朔 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 朔方 ,今 内蒙古自治區 杭錦旗 北。 東漢 末廢。《漢書·衛青傳》:“ 元朔 五年春,令 青 将三萬騎出 高闕 …… 代 相 李蔡 為輕車将軍,皆領屬車騎将軍,俱出 朔方 。”參閱《漢書·地理志下》、 清 吳卓信 《漢書地理志補注·朔方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朔方”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縱深的地理方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朔”本義為農曆每月初一,引申指“初始方位”。《說文解字》釋:“朔,月一日始蘇也”,因月亮新生于北方,故“朔方”特指北方。《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朔方”即“北方地區”(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二、曆史地理指向

  1. 行政建制:漢武帝時期正式設立“朔方郡”,轄今内蒙古河套地區,《漢書·地理志》載:“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開”,成為漢代北疆軍事重鎮。
  2. 方位坐标:《爾雅·釋訓》稱:“朔,北方也”,《水經注》載黃河“過朔方臨戎縣西”,均以朔方作為北方地理标識。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朔方常象征蒼茫肅穆之境。杜甫《詠懷古迹》有“朔方健兒好身手”,陸遊詩雲“朔風吹雪透刀瘢”,皆以朔方指代北地苦寒之境,承載着中國古代文人對于邊疆的集體記憶。

網絡擴展解釋

“朔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含義
    “朔”指北方,如《爾雅》中明确“朔,北方也”;“方”可指方向或地域。組合後,“朔方”字面意為“北方”或“北方的地域”。

  2. 古籍引用

    • 《書·堯典》記載:“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這裡指北方荒遠之地。
    • 魯迅在《雪》中寫道:“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此處形容北方寒冷的氣候特征。

二、曆史與地理

  1. 漢代郡名
    西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設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錦旗北部,東漢末廢除。

  2. 唐代沿革

    • 唐初改岩綠縣為“朔方縣”,位于今陝西靖邊縣一帶。
    • 設“朔方節度使”,管轄今甯夏、陝北等區域,是唐代北方軍事重鎮。

三、引申含義

  1. 象征邊遠艱苦之地
    在成語中,“朔方”常代指邊疆荒涼、環境惡劣的區域,如“朔方戍卒”形容駐守北疆的士兵。

  2.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朔”取北方、初始之意,“方”象征正直與方向,整體寓意剛正不阿、志向遠大。


四、總結

“朔方”一詞既指具體地理位置(如漢代郡縣、唐代軍政區劃),也承載文化意象(北方、邊塞、艱苦)。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曆史文獻中多偏向地理與行政概念,文學及日常用語則更側重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舸标持擯排娼樓饬樸初始寸積铢累打滑澾黨刊大庖登戒電邀鬥鷄台多私躲災俯拾皆是貴質滑動摩擦畫墁寰海虎變渾儀犟勁家宅紀曉岚機韻開閘欄檻靈命靈巧廪粟麗氣流貶流洩麻瘋賣死毛骨悚然煤核兒門司謀新女國蟠虺紋氣幹青夜聲臭沈擱繩榘審美趣味審批權神鄉時趨書客調嘴弄舌通意馱背位分翁壻吓魂台仙階霞蔚雲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