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純的意思、黼純的詳細解釋
黼純的解釋
用白黑絹制成花紋,作邊緣的裝飾。《書·顧命》:“牖間南嚮,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 孔穎達 疏:“《考工記》雲:‘白與黑謂之黼。’《釋器》雲:‘緣謂之純。’知黼純是白黑雜繒緣之,蓋以白繒黑繒錯雜彩以緣之。”《周禮·春官·司幾筵》:“加次席黼純,左右玉幾。”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純,緣也。”《新唐書·禮樂志一》:“每座黼扆,莞席紛純,藻席畫純,次席黼純,左右幾。”
詞語分解
- 黼的解釋 黼 ǔ 古代禮服上繡的半黑半白的花紋:黼座(帝王的寶座)。黼黻(a.古代禮服所繡的花紋;b.喻華麗的辭藻)。黼藻(指華美的辭藻)。 筆畫數:; 部首:黹; 筆順編號:
- 純的解釋 純 (純) ú 專一不雜:純粹。純然。單純。純金。純銅。純正。純淨。純熟。純度。 絲:“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衆’”。 大:純嘏(極大的福分)。 人品的美好:純樸。純真。純厚。純笃。純潔
網絡擴展解釋
“黼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器物或禮具上的裝飾形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根據《尚書》《周禮》等古籍記載,“黼純”指用白色和黑色絹絲織成花紋,用于器物或席具的邊緣裝飾。例如《書·顧命》中提到“黼純”與華玉幾案搭配使用,體現禮器的莊重性。
-
構詞解析
- 黼(fǔ):指古代禮服或器物上黑白相間的斧形花紋(類似刺繡圖案),象征禮儀等級。
- 純(chún):此處意為“邊緣”,而非現代漢語的“純淨”。特指用特定材質鑲邊,如《周禮》中“次席黼純”即帶黑白花紋鑲邊的竹席。
-
文化語境
在先秦禮制中,“黼純”常見于祭祀、宴飨等場合的器物裝飾,例如玉幾、篾席等,既體現工藝美學,也承載等級制度。後世文學作品中偶用其比喻品德高潔,但這種用法屬于引申義,非本義。
-
古籍例證
- 《尚書·顧命》:“牖間南嚮,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描述周成王喪禮陳設)
- 《周禮·春官》:“加次席黼純,左右玉幾。”(記載禮儀場合的器物規範)
“黼純”本義為古代黑白紋飾的鑲邊工藝,屬特定曆史語境詞彙,現代已罕用。需注意其與“純淨”無關,且文學比喻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純(fǔ chún)這個詞是形容衣物顔色鮮亮、華麗絢麗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衣(huān)和出 (chū),它的筆畫數是14畫。黼純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黼(fǔ)指的是貴族穿着的貴重織物,而純(chún)表示顔色純淨鮮豔;另一種說法是黼純指的是古時貴族婦女所穿的華麗服飾。
在繁體字中,黼純的字形為黻純。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而來的,黼純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會不同。然而,根據目前的研究,尚未找到确切的古代黼純的寫法。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黼純這個詞,例如:“她身穿一襲黼純的禮裙,顯得端莊高貴。”這個例句表達了黼純的華麗和高貴的形象。
根據黼純的意思,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黼純之衣(fǔ chún zhī yī)、黼純織物(fǔ chún zhī wù)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用華麗、絢麗、豔麗等詞語來表示黼純。
反義詞方面,可以用樸素、素淨、淡雅等詞語來表示與黼純相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