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嶕嶢的意思、嶕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嶕嶢的解釋

亦作“嶣嶤”。1.峻峭;高聳。《漢書·揚雄傳下》:“ 泰山 之高不嶕嶢,則不能浡滃雲而散歊烝。” 顔師古 注:“嶕嶢,高貌也。” 晉 陶潛 《拟挽歌辭》之三:“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嶤。” 宋 司馬光 《送張太博肅知嶽州》詩:“波濤洶湧動寒野,樓閣嶣嶤壓暮雲。” 明 陳宏緒 《寒夜錄》卷上:“山虛水深,萬籟蕭蕭,古無人蹤,惟石嶕嶢。”

2.指高山。 清 周亮工 《百丈岩瀑布同公蕃賦》詩:“雷耕石骨劈嶕嶢,波詭雲騰百丈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嶕嶢”是形容山勢高聳險峻的疊韻聯綿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也可寫作“嶣嶢”。其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山勢高聳陡峭,多用于描繪險峻的山峰。如《漢書·揚雄傳》中“泰山嶣嶢”即形容泰山巍峨之勢。

  2. 引申含義

    • 比喻品格高潔:如張九齡詩句“巉岩覆清景,嶕嶢上曾穹”,以山勢喻人的崇高節操。
    • 形容抽象高度:可指志向高遠或事物超出常規,如《水經注》中“自城以西,嶕嶢岑立”。
  3. 文獻用例 多見于漢唐詩文,常與“巉岩”“岑立”等詞搭配,強化視覺上的險峻感。

由于該詞較為生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精确的解讀,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嶕嶢》的意思

《嶕嶢》(jiāo yā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峰巒疊嶂、山勢險峻的樣子。它形容山脈高聳、峰巒起伏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嶕嶢》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山”和“口”。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嶕嶢》屬于漢字的創造詞,沒有特定的來源故事。在台灣和香港,也有人将它寫作繁體字“嶠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一些字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嶕嶢》在古時候的寫法是“㞣”(yáo)。

例句

1. 遠處的山峰連綿起伏,宛如一座《嶕嶢》。

2. 登上山頂,遠眺山谷,便能看到漫山遍野的《嶕嶢》。

組詞

嶕嶢山、嶕嶢景、嶕嶢地貌、嶕嶢連綿

近義詞

山峻峭、峰翠峥嵘、崇山峻嶺、山嶽起伏

反義詞

平坦、平緩、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