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重的意思、遲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重的解釋

(1).謹慎穩重,不浮躁。 漢 陸賈 《新語·輔政》:“躁疾者為厥速,遲重者為常存。” 金 元好問 《中州集·崔遵》:“與人交有終始,遲重少語,未嘗及人短長。” 端木蕻良 《渾河的急流》:“他看着 李較 的遲重的态度,就斷定他們的都齊全了。”

(2).遲鈍,不敏捷。《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紹 遲重少決,失在後機。”《隋書·地理志中》:“人性多敦厚,務在農桑,好尚儒學而傷於遲重。” 老舍 《且說屋裡》:“可是報紙上隻登出個遲重肥胖的人來,似乎是美中不足。”

(3).笨重,緩慢而吃力。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戰車》:“及兵部造試,所費不貲而遲重難行,卒歸於廢。”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夜恒見一人行步遲重,徐徐向西北去。”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窗紙邊的蒼蠅拖着遲重身子飛飛就無力地落在窗台上。”

(4).遲緩低沉的樣子。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曆史》:“《大雅》和《頌》,可以說沒有歌謠。其故大約因為樂聲的遲重,不適于譜歌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遲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語素"遲"和"重"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 行動或反應緩慢、不敏捷:

    • "遲" 本義指緩慢、晚到(如"遲到"),引申為反應慢、不靈敏。
    • "重" 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笨重、不輕快。
    • 結合義: 形容人的動作、行為或反應速度慢,顯得笨拙、不靈活。例如:"他年紀大了,步履顯得有些遲重。" 或 "聽到這個消息,他反應遲重,半晌沒有言語。"
  2. (文辭、風格等)莊重、沉穩、不輕浮:

    • 這是"遲重"的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含義。
    • "遲" 在此可以理解為慎重、不急促。
    • "重" 在此指莊重、有分量。
    • 結合義: 形容言語、文章、風格或人的氣質莊重嚴肅,有分量,不輕佻浮躁。例如:"他的文章風格遲重,頗有古風。" 或 "老先生言談舉止遲重,令人敬重。"

"遲重"的核心含義側重于"緩慢"和"有分量"。在描述具體行為時,偏重于動作的緩慢笨拙;在描述抽象的風格氣質時,則偏重于莊重沉穩。現代漢語中,用于描述具體動作行為的用法相對更常見。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遲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謹慎穩重,不浮躁
    指性格或行為上的沉穩,常用于形容人處事周密、不輕率。例如《新語·輔政》提到“遲重者為常存”,金代元好問也以“遲重少語”描述人物性格。

  2. 遲鈍,不敏捷
    形容反應或行動遲緩,缺乏靈活度。如《三國志》評價袁紹“遲重少決”,《隋書》亦用此詞描述某些地區民風“傷於遲重”。


二、引申含義

  1. 笨重,緩慢而吃力
    多用于描述物體或動作的沉重感。例如明代馮夢龍提到戰車“遲重難行”,曹禺在《北京人》中描寫蒼蠅“遲重身子”。

  2. 遲緩低沉的樣子
    可形容聲音或氛圍的滞緩感。如例句中“炊煙……慘白的,在靜定的朝氣裡漸漸消隱”,或樂聲“遲重不適于譜歌謠”。


三、詞源與用法


四、應用示例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官圖傍亮兒暴掠八仙崩蕩禀承避權不見圭角殘零超拜車箍辘會成集撐塞楚炬淳一鋤粟邸報東坡竹鬥霜傲雪惡言詈辭豐碑拂除感光紙乖氣貫耳官官相護駭鷄犀豪門鶴林虎溪讦竊井魚勁正跙踏開球恇慴浪狗尿素盤委骈列甹蘖蒲蘆恰限寝齋騎術乳鐘紗絹折倒十一而稅收領漱玉頌魯索然寡味胎藉探抽糖食透空彎彎扭扭硙船俠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