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沒有金屬光澤和延展性、不易導電、傳熱的單質。除溴以外,在常溫下都是氣體或固體,如氧、氮、硫、磷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非金屬漢語 快速查詢。
非金屬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不具備金屬特性的元素或物質,強調其物理與化學性質與金屬相反。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指非金屬元素(如氧、硫、碳等)及其形成的單質或化合物,通常表現為缺乏金屬光澤、延展性差、導電導熱性弱等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87頁。
(注:因未提供可驗證鍊接,此處僅标注紙質權威來源)
構詞解析
組合後強調與金屬性質對立的物質類别。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7頁。
在化學中,非金屬指電負性較大、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的元素,多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角(如氟、氯、氮)。其單質常以氣體或脆性固體存在,化合物多為共價鍵結合。
來源:中國科學院《化學術語》科學出版社,2017年。
需注意:漢語詞典側重性質描述,而科學定義需結合原子結構(如價電子數)及化學行為(如氧化還原性)。例如石墨(碳單質)雖具導電性,但因其他性質仍歸為非金屬。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漢語詞典中“非金屬”的核心是性質上區别于金屬的物質類别,其釋義以物理性質(光澤、導電性等)為判定基礎,而科學定義進一步深化至原子層面的電子行為。
非金屬是指一類在通常條件下不具備金屬特性的化學元素及其單質。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非金屬元素在常溫下通常表現為氣體(如氧、氮)、脆性固體(如硫、磷)或液體(僅溴為例外),缺乏金屬光澤和延展性,且不易導電、傳熱。
狀态與形态
除液态溴外,常溫下非金屬單質多為氣體或固體,固态時多為分子晶體(如硫)或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矽)。
物理性質差異
不同非金屬的硬度、顔色差異顯著,例如硫呈黃色且柔軟,而金剛石(碳的同素異形體)是已知最硬的物質。
非金屬主要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方,包含15種元素及氫、零族元素。它們的原子通常具有較多價層s和p電子,易形成雙原子分子(如O₂)或骨架狀、層狀大分子結構(如石墨)。
典型非金屬包括氧(O)、氮(N)、硫(S)、磷(P)、碳(C)等。這些元素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氧氣、硫磺、石墨等。
提示:以上内容整合了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的定義和特性描述。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化學教材或元素周期表資料。
白鳳凰白舞苞孽辨浴表裡一緻秉權鼻褰蔔相工車錢蚩庸慈蔭點額琱鴨東朝覩記惡聲發句旛麾幡子豐肌諷籀奮迹格魯吉亞橫肆畫本畫檝滑膜溷入互市郎賤肆交藉霁氛記刻禁鼓進拟口惠而實不至連壤鸾镳麥候枚文懦夫清能耆年會秦王破陣樂散大試劄司間泗州塔松泛縮短鎖怨套滙髫初吞氣秃裙枉費心計文王操毋需賢臣葉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