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聳陡峭。 隋 江總 《大6*莊嚴寺碑》:“前望則紅塵四合,見三市之盈虛;後睇則紫閣九重,連雙關之聳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 山東 沂州 之西,有箇名山,孤拔聳峭,迥出衆峯。” 清 褚人穫 《堅瓠馀集·金容坊》:“ 成都 金容坊 ,有石二株,高丈餘,挺然聳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聳峭漢語 快速查詢。
“聳峭”是一個形容詞,多用于描述山勢或建築物的形态,具體解釋如下:
指物體高聳陡峭的狀态,強調既高且險峻的特點。例如形容山峰直立、陡壁險峻的場景。
二者組合後,更強化了“高而險峻”的意象。
適合描述自然景觀(如山峰、岩石)或人工建築(如高塔、城樓)的險峻形态,例如:“黃山群峰聳峭,雲霧缭繞間更顯壯麗。”
聳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山峰、建築物等高聳挺拔、陡峭的樣子。它可以用于形容大自然中的山峰,也可以用于形容高樓大廈等建築物。
聳字由左右結構,左邊是立部,右邊是公部。它的部首是立字旁,總筆畫數為10畫。
聳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部古代漢字字典中。在繁體字中,聳字的寫法為「聳」。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聳字的上部是一個立起來的小人,象征高聳挺拔。下部則是一個代表土地的字旁,表示峭然矗立在地面上。
1. 山峰聳峭,雲霧缭繞,給我一種宏偉壯觀的感覺。
2. 她的身形高挑,站在人群中顯得格外聳峭。
聳峭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聳峭的(形容詞):峰巒聳峭的山嶺讓人驚歎不已。
2. 聳峭地(副詞):大樓的尖頂聳峭地沖入雲霄。
3. 聳峭性(名詞):這座建築物的聳峭性給整個城市增添了壯麗的景觀。
4. 聳峭度(名詞):他用量角器測量了山峰的聳峭度。
與聳峭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陡峭、峻峭、高聳、挺拔。
與聳峭意思相反的詞彙包括:平緩、平坦、低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