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p] 指刀新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十分锋利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1).亦作“ 发鉶 ”。谓刀新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成玄英 疏:“硎,砥礪石也……其刀鋭利,犹若新磨者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铜雀灌砚》:“予向来守郡日所得者,刓缺两角,犹重十斤,瀋墨如发硎,其光沛然,色正黄。”
(2).借指锋利。 唐 白居易 《哀二良文序》:“其歷要官,参剧务,如刀剑发鉶,割而无滞。”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3).比喻初展抱负或刚显露出才干。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毕四曜迁官兼述索居》诗:“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杨伦 笺注:“二句方及除官,言刀剑之光气,至今始发。” 仇兆鳌 注:“发硎,幸见用方新。”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墨竹》诗:“深衣幅巾老明经,老死不敢言纵横。岂知 辽江 一派最后出,运斤成风刃发硎。”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七:“孝义闻遗轨,文章见发硎。”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初以发硎之刃,试理 开封 ,平亭閲实,案无遗牘,贤声籍甚。”
(4).犹言发掘整理。 清 魏源 《<定盦文录>序》:“虽錮之深渊,缄以铁石,土花锈蚀,千百载后,发硎出之,相对犹如坐 三代 上。”
发硎(fā xí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刀剑等利器刚从磨刀石上磨好,引申为崭新锋利、初露锋芒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用法及文化内涵详细解析:
本义
“发”指“离开、脱离”,“硎”指磨刀石。“发硎”字面意为刀具脱离磨刀石,即刚磨砺完毕。
例:《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此处以刀喻人,强调历经磨砺仍保持锋芒。
引申义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以“新发于硎”形容庖丁解牛之刀历经多年仍锋利如新,成为经典典故。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其中“淬厉”与“发硎”意近,均强调磨砺后的锋芒。
多用于文学、评论等正式文本,如“青年才俊如发硎之刃,锐不可当”。
常见组合:“新发于硎”“发硎之始”“发硎试手”,均强调初始的锐气与潜力。
释为:“谓刀新从磨刀石上磨出来。比喻锋利或初展抱负。”
标注为书面语,释义:“刚磨好(刀剑),比喻锋利或初显才能。”
引《庄子》例证,强调其“初磨而利”的本义及哲学隐喻。
“发硎”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中磨砺成才的价值观,如《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的延续。其意象兼具物理的锋利与精神的进取,成为象征潜能迸发的经典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
"发硎"(fā xíng)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解析 指刀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制完成的状态,形容极其锋利。例如《庄子·养生主》中"新发于硎"即用此意。
二、引申含义
比喻初展才能
用于描述人初次施展抱负或显露才华,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即用此比喻。
代指锋利器物
通过转喻手法,直接用"发硎"指代锋利的刀剑,如《南史·文学传》中"利器发硎"即强调武器之利。
三、特殊用法 在古籍中偶见"发硎"引申为"发掘整理",用于描述对文献或事物的系统性梳理,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词源提示
"硎"指磨刀石,"发"意为显现,组合后突出器物经打磨后的崭新状态。该词多用于文学修辞,现代口语已较少使用,但在描述人才初露锋芒时仍有较强表现力。
把头别鹤离鸾采收才缊惭惶钞法陈修出门应辙初生霮濧底公鼎轴动溶冬天恩泽侯翻枱坟陵浮香寡见鲜闻轨物椁室孤往恒齿煇煇沍严减彻筋斗云紧切机群计士絶羣拔类恐慎宽安纍囚两尽立业成家隆刑峻法轮缘鑪冶眯语默伽暮景残光暖国贫尪迁捐齐纨素骑行曲囏山水诗使贤任能水败俗仪陶瓠头陀跎汉托蒙乌衣国闲冶小复厀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