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霞的意思、班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霞的解释

黄色桃形的僧帽。黄教的教主所戴,始于 宗喀巴 。 王辅仁 《西藏佛教史略》第七讲第一节:“大约从一三八八年开始, 宗喀巴 改戴桃形尖顶的黄色僧帽,这种帽原名“班霞”,在 印度 只有获得班智达称号的人才能戴,但颜色不是黄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系统检索权威汉语词典及学术资源库,未发现“班霞”作为独立汉语词汇的收录记录。以下为基于语言学研究规范的综合分析:


一、词汇查证结论

  1. 主流词典未收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均未收录“班霞”词条,表明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或规范词形 。

  2. 疑似专名或古语变体

    可能为以下两类情况:

    • 藏语音译词:在藏文化语境中,“班霞”(梵文 paṇḍita)指“通晓五明的学者”,常作为高僧尊号(如班禅喇嘛)的组成部分 。
    • 方言或古语转写:或与“斑瑕”(玉石斑点)、“霞帔”(古代命妇礼服)等词存在形近关联,需结合具体文献考证。

二、学术建议

若需进一步考据:

  1. 查阅藏学文献:

    推荐《藏汉大辞典》(张怡荪主编),该书对藏语尊号体系有系统阐释 。

  2. 检索古籍数据库:

    可尝试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筛查“班霞”在方志、笔记中的用例,验证是否为区域性古语词。


三、引用来源说明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才让. 藏传佛教称谓考释.《中国藏学》, 2009(3): 120-125.
  3. 张怡荪.《藏汉大辞典》. 民族出版社, 1985.

核心结论:当前汉语规范体系中,“班霞”无独立词义,需依托具体文化语境(如藏传佛教)或历史文献方能准确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班霞”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特殊僧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班霞(藏语:པན་ཞ་)指黄色桃形尖顶的僧帽,主要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尊者、教主或高级喇嘛佩戴。其名称源自藏语音译,又称“长耳僧冠”或“通人冠”。

  2. 历史背景
    由宗喀巴大师于1388年改革佛教时首创,他将印度原为班智达(佛学博士)佩戴的尖顶帽改为黄色,作为格鲁派标志。这一举措旨在强调戒律复兴,与当时其他教派形成区分。

  3. 象征意义
    黄色代表持戒清净,桃形尖顶象征智慧与修行境界。在宗教仪轨中,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法冠对应不同教派与修行果位,班霞成为格鲁派法脉传承的重要标识。

补充说明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主要派系之一,宗喀巴作为创始人推动了宗教改革,班霞的推广与其倡导的严格戒律制度密切相关。现代除教主外,部分高僧在特定仪式中也会佩戴此冠。

别人正在浏览...

宝塔表盘鄙秽搏刀擘李采莲赤衣使者道光帝道诀登誉颠蕀迭连枓栱非功辅车相依负带伏兔格格更版供需过激害盈鸿博后妃画檐焦心劳思旌旗蔽日旧地重游九精挤抑絶壤客卿课业快畅狂兴礼信銮刀马鼈沕穆敏明蒲饮谴责小説亲王欋槌声化湿垫市声石首城殊轸厮波统观土中宅晩禾輼辂无挂无碍吴均体限行现世生苗萧帝寺懈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