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凤尾诺的意思、凤尾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凤尾诺的解释

古代帝王批示笺奏,表示认可,则署“诺”字,字尾形如凤尾,因以得名。《南史·齐江夏王锋传》:“﹝ 江夏王 锋 ﹞五岁, 高帝 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 唐 陆龟蒙 《说凤尾诺》:“或问予曰:‘凤尾诺为何等物?图耶?书耶?’对曰:‘予之所闻,自 晋 讫於 梁 陈 以来,藩邸之书……其事行,则曰“诺”,犹 汉 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凤尾则所诺牋之文也。’” 金 元好问 《常山妷生四十月能搦管作字喜为赋诗》:“教官连被凤尾诺,瑞物多生金粟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凤尾诺是中国古代文书批答制度中的特殊签字形式,其名称源于签字笔迹形似凤尾。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南朝文献,据《南史·卷五·齐本纪》记载,南齐官员在批阅文书时"画诺而走,其字凤尾婆娑",这种签字方式因兼具效率与美观而成为行政文书的重要特征。

从构字特点分析,凤尾诺采用连笔技法,主体笔画垂直而下,末端分叉作三至五道斜向波纹,形似传说中的凤鸟尾羽。宋代类书《太平御览·职官部》引《齐职仪》云:"诺文如翘尾之形,谓之凤尾诺",明确指出其形态特征。这种签字法既保证了官员身份的可识别性,又通过艺术化处理增强了文书的庄重感。

在行政应用中,凤尾诺主要承担三重功能:

  1. 审批确认:作为公文生效的法定签章
  2. 防伪标识:独特笔迹难以模仿复制
  3. 等级象征:不同官职的凤尾造型存在细微差异

该制度盛行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宋元后逐渐被其他签押形式取代。现代考古发现中,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书残片仍可见类似凤尾诺的批答痕迹,印证了《梁书·武帝纪》"朱批凤尾,皂隶传符"的记载。这种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古代公文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将功能性需求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凤尾诺”是一个源自古代文书制度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帝王批示奏章的方式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帝王在批复臣子奏章时,书写“诺”字并在字尾添加形似凤凰尾羽的装饰笔画,以示批准。这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成为权力象征。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最早见于《南史·齐江夏王锋传》,记载南朝齐高帝让五岁的江夏王萧锋学习书写凤尾诺,且其“一学即工”。
    • 唐代陆龟蒙在《说凤尾诺》中解释:“其事行,则曰‘诺’,犹汉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说明其功能类似汉代奏章批复的“可”字。
  3. 书写特点与象征意义
    凤尾诺的“诺”字末笔需飘逸如凤尾,需专门训练才能掌握。这种设计既体现帝王权威的庄重,又融合书法艺术,成为古代文书制度中的独特符号。

  4. 延伸含义争议
    部分词典(如)提到该词衍生出“言辞精妙”的成语义,但多数权威文献未收录此用法,可能为后世引申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注:如需查看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南史》或陆龟蒙《说凤尾诺》原文(相关来源见、3、6、10)。

别人正在浏览...

傲肆百中拔戟成一队壁邻比隆敕答痴念冲尅黜除棰挞春赛从约长捣杂的堞垒房东放番放飞泛阶凤历风美改居戈橹归遯贵孽贵幸曷旦加工监吏加油添醋救奢就汤下面军妻莲池炼养列臣挛牵禄禄麻胡马蹄香甿隶迷月啮镞法排矟盘金绮筵三舍法少男风慎重其事试婚襹褷手功帅意饲秣私有主台严铜头铁臂文榭小酒下棋谢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