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賜的意思、襃賜的詳細解釋
襃賜的解釋
亦作“褒賜”。褒揚賞賜。《漢書·郊祀志下》:“此鼎殆 周 之所以襃賜大臣,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臧之於宮廟也。”《新唐書·文藝傳中·閻朝隱》:“後( 武後 )有疾,令往禱 少室山 。乃沐浴,伏身俎盤為犧,請代後疾。還奏,會後亦愈,大見褒賜。”《宋史·謝麟傳》:“詔使經制 宜州獠 ,降其種落四千八百人,納 思廣洞 民千四百室,得鎧甲二萬,褒賜甚渥。”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襃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āo cì,其含義及解析如下:
1.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的褒揚與賞賜,包含精神表彰和物質獎勵的雙重意義。例如,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功績給予口頭贊揚并賞賜財物。
- 異體寫法:也可寫作“褒賜”,二者為同義詞。
2.構成分析
- 襃(褒):通“褒”,意為表揚、稱贊,如“褒獎”。
- 賜:指地位高者給予地位低者的財物或恩惠,常見于“賞賜”“恩賜”等詞。從字源看,“賜”源于君臣間的價值交換,強調權威性與禮儀性。
3.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如帝王嘉獎臣子、長輩表彰晚輩等場景,體現等級制度下的賞罰體系。
4.補充說明
- 敬辭用法:“賜”在漢語中可作為敬辭,如“賜教”“賜複”,表示對他人指教的尊敬。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代用例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權威字典(如、6來源)或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賜》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給予、賞賜。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衣和貝,字形上比較複雜,共有19個筆畫。它的來源比較古老,屬于古漢字,是根據古代文字的使用形式和字義推測而來的。
《襃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根據研究,古代的《襃賜》字寫作「襃賜」。這種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常見,但在古代的文獻中可以見到。
以下是一個關于《襃賜》的例句:他的辛勤工作得到了上級的襃賜,使得他感到非常高興和鼓舞。
一些由《襃賜》組成的相關詞彙有:賞賜、賜予、施舍、恩賜。
與《襃賜》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贈與、獎賞、接納。
與《襃賜》意思相反的詞彙有:拒絕、剝奪、克扣。
希望我給出的答案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