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修墳墓,旌表裡門,表示對賢者的禮遇和尊崇。《書·武成》:“﹝ 武王 入 殷 ﹞釋 箕子 囚,封 比幹 墓,式 商容 閭。” 孔穎達 疏:“ 紂 囚其人而放釋之, 紂 殺其身而增封其墓, 紂 退其人而式其門閭,皆是 武王 反 紂 政也。”按,《史記·周本紀》作“表 商容 之閭”。《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封墓軾閭,以光賢哲。”
“封墓轼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該成語源自《尚書·武成》記載的周武王滅商後的舉措:
個别資料(如)提到該詞有“不祭祀祖先”的引申義,但此說法與主流文獻記載相悖,可能為誤讀。建議以《尚書》《史記》等經典出處為準。
《封墓轼闾》是一個比喻性詞語,并沒有确切的定義。它形容一件事情或某個人的地位被扼制、被禁锢,無法自由發展或展示自己的能力。
《封墓轼闾》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封”、“墓”、“轼”和“闾”。
部首拆分為:
封:封
墓:土
轼:車
闾:門
筆畫拆分為:
封:四畫
墓:10畫
轼:9畫
闾:9畫
《封墓轼闾》是出自《論語·堯曰》這篇文章,原句為:“封也墓也,治也轼也。” 文中的“封墓轼闾”用來形容君主要小心謹慎,以免境地受到限制和束縛。
繁體字為《封墓軾闾》。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态與現代有所不同。現在的“封”字在古代寫作“吅”,而“墓”字在古代寫作“冄”,“轼”字在古代寫作“轹”,“闾”字在古代寫作“阝闾”。
他的才華被家族的傳統封墓轼闾,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封建、墓地、轼車、防闾
限制、禁锢、束縛、管制
開放、自由、解放、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