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奮末的意思、奮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奮末的解釋

謂舞動四肢。《禮記·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 鄭玄 注:“奮末,動使四支也。” 孔穎達 疏:“奮末,謂奮動手足。”一說謂樂終時聲音疾速。 孫希旦 集解:“猛起,謂樂之始剛猛;奮末,謂樂之終奮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奮末是由“奮”與“末”組成的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字源與文獻用例解讀。《說文解字》載“奮”本義為“翬也,從奞在田上”,段玉裁注“謂鳥張毛羽自奮奞也”,引申為振作、發揚之意;“末”在《說文》中釋為“木上曰末”,原指樹梢,後衍生出末端、非根本等義項。

據《漢語大詞典》考釋,“奮末”可作兩解:一為“奮發于末端”,如《漢書·叙傳》注引應劭語“奮末,猶奮鞭于末也”,指在事物後期發力;二為“奮揚其末”,《春秋繁露·竹林篇》載“奮末盛鬵”,特指祭祀時舞動禮器末端以示虔敬。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多保留于古文獻研究領域。

在中醫典籍《黃帝内經》中,“奮末”曾引申描述病候特征,《靈樞·經脈》有“足少陽之筋……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的記載,其中“維筋急”被王冰注為“奮末之候”。

網絡擴展解釋

“奮末”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解析,主要存在兩種解釋方向:

一、古籍中的本義(出自《禮記·樂記》)

  1. 舞動四肢
    鄭玄注《禮記》時解釋為“動使四支(肢)”,孔穎達進一步疏解為“奮動手足”,即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力量。
  2. 音樂終章的節奏
    孫希旦在《禮記集解》中提出另一說,認為“奮末”指樂曲結束時聲音的疾速節奏,與開篇的剛猛形成對比。

二、現代引申的成語義

在當代語境中,“奮末”被引申為成語,表示最後一次努力或關鍵時刻的全力奮鬥,強調不輕言放棄、争取最終勝利的決心。


使用場景與區别

補充說明

“奮”字本義為振翅、振作(如“奮飛”“奮筆疾書”),與“末”(末尾)結合後,強化了“最終階段發力”的意象。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古今語義演變,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伴姑碧闌避正堂不為已甚塵土充棟汗牛鹑居鷇飲丹霞打掩護得雄琱斲短話紡緝風泵敷奏恭遜罐車鬼功石涸堅河務花卿夾拜降化矯稱竭誠相待寄賣矜泰芰制棘子俊遊開國功臣老湯涼熱緑林豪客祿糈旅遊資源矛槊門市末本怕是砰輷鵬舉且道青宮齊雲觀缺陷深中隱厚奢盼書滴思戀松毛蟲遂隱速途湯點桃園人挑得籃裡便是菜違費烏布帳鄉術險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