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慚的意思、大言不慚的詳細解釋
大言不慚的解釋
[brag unblushingly;boast with no consciousness of shame] 指吹牛而不知羞愧
他就大言不慚,以為吓人地步。——《鏡花緣》
詳細解釋
亦作“ 大言不慙 ”。說大話而不覺羞愧。《論語·憲問》“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宋 朱熹 集注:“大言不慙,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水浒傳》第一○一回:“今日聖駕未臨時,猶儼然上坐談兵,大言不慚,病狂喪心。”《紅樓夢》第七八回:“不好了,我捶你那肉,誰許你先大言不慚的。”
詞語分解
- 大言的解釋 ∶有關大事的言論;重要言論 ∶誇大的言辭,大話每大言曰。;;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詳細解釋.高聲地說。《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唐 韓愈 《虢州
- 慚的解釋 慚 (慚) á 羞愧:慚愧。羞慚。慚色。慚懼。慚怍。慚赧。慚顔。自慚形穢。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言不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基本釋義
指說大話而不感到羞愧或難為情,常用于形容人誇大其詞且毫無自知之明的行為。
出處與演變
- 經典溯源
源自《論語·憲問》:“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宋代朱熹注釋時明确提煉為“大言不慚”,強調“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
- 文學引用
如《水浒傳》第一〇一回提到“大言不慚,病狂喪心”,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也有類似用法。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的成就”。
- 典型例句:
- “他明明能力平平,卻總在會議上大言不慚地承諾超額完成任務。”
- “老王總愛大言不慚,連日常瑣事都能被他誇大成英雄事迹。”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自吹自擂、口出狂言、出言不遜。
- 反義詞:謹言慎行、謙虛謹慎。
補充說明
- 文化視角:孔子反對言行不一,認為“大言不慚”者缺乏踐行的決心。
- 心理特質:部分觀點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源于過度自信或心理素質較強。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論語》原文或《鏡花緣》等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言不慚是指一個人說話時自吹自擂、誇誇其談、毫無顧忌和自制力,不顧及自己的言行和他人感受。下面是關于大言不慚的相關信息:
詞義解釋
大言不慚指一個人言行自負,說話誇張且不顧他人感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言不慚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心”,筆畫分别為11和9。
來源
《大言不慚》一詞源自古代《左傳》中對于君子言行自大、自負的描寫。
繁體寫法
大言不慚的繁體寫法為「大言不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總是大言不慚地自誇自己的才華。
組詞
自誇、自負、自吹自擂。
近義詞
自高自大、自我欣賞、自負。
反義詞
謙虛、謙遜、謙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