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盜賊用于劫掠的船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又拿出 崔縣尉 告的贜單來,把他家裡箱籠,悉行搜捲,并盜船一隻,即停泊門外搭内,盡數起到了官,解送禦史衙門。” 清 袁枚 《香山同知彭君小傳》:“君毅然不聽,飽餐士卒,揚帆竟行。行百餘裡,遇盜船二隻,發炮擊之,殺十餘人。” 清 黃培芳 《贖人行》:“海上盜船動盈百,東南西北候過客。”
“盜船”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盜賊用于劫掠的船隻,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盜船指盜賊專門用于實施水上劫掠的船隻,通常具有隱蔽性和機動性,便于在江河或海域進行非法活動。這一概念在明清小說及曆史記載中頻繁出現,例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到官府查獲“盜船一隻”用于運輸贓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學描寫,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等古籍,或查閱海盜主題的現代作品。
《盜船》是一個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字面上的意思是“盜取船隻”,指的是非法獲取、竊取船隻的行為。這個詞組可以用來形容海盜的活動,也可以引申為其他非法獲取船隻財物的行為。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盜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漢字“盜”有着“皿”和 “一”兩個部首,其中“皿”代表器皿,表示與容器、物品有關;“一”代表一,表示與人、行為有關。第二個漢字“船”由“舟”和“舛”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舟”代表船隻,表示與船有關;“舛”表示曲折,暗示船隻的行進。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盜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海上貿易時期。當時,海盜和私掠者常常出沒在海域,進行海上劫掠。這個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不同的寫法,如繁體字為「盜船」,表達的意思和現代簡體字相同。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盜船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時期和文獻記載,可能采用類似「竊船」、「偷舟」等寫法,但指代的意義相同:盜取船隻。
段落五:例句以下是一些使用《盜船》這個詞的例句:
1. 海上盜船威脅了航行的安全。
2. 那個地區的盜船越來越猖獗。
3. 警察成功地搗毀了一起盜船案。
段落六: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與《盜船》相關的組詞包括:海上盜竊、海盜船隻、劫船等。
近義詞可以是:海上劫掠、搶劫船隻等。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盜船》相關,但可能可以使用諸如“正義船隻”等表達相反意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