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ally;as expected;as things turn out]∶确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if]∶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麼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be satiated with food]∶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1).飽足貌;隆起貌。《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成玄英 疏:“果然,飽貌也。” 宋 範成大 《次韻溫伯雨涼感懷》:“身安腹果然,此外吾何求。”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調飲啜》:“饑飽之度,不得過分,七分是已。然又豈無饕餮太甚,其腹果然之時,是則失之太飽。”
(2).果真如此。指事實與預料的相同。《韓非子·内儲說下》:“﹝ 文公 ﹞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誅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 曰:‘無憂, 瞿 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 德宗 顧列謂宰相曰:‘第幾人,必 王某 也。’果然。”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杏》:“予初不信,而試之,果然。” 楊朔 《秘密列車》:“果然不久, 義縣 解放, 錦州 也拿下來。”
(3).獸名。長尾猿。 唐 元稹 《和樂天送客遊嶺南二十韻》:“果然皮勝錦,吉了舌如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果然》:“果然,仁獸也。出西南諸山中,居樹上。狀如猨,白面黑頰,多髯而毛采斑斕,尾長于身,其末有歧。”
“果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ǒ rán,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副詞用法(最常見)
表示事實與預期或所說相符,強調結果符合預料。
例句:
連詞用法
表示假設結果與預期相符,常用于假設複句中。
例句:
古義(較少用)
在《莊子·逍遙遊》中表示“飽足的樣子”,如:“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解析,、等來源。
果然,是一個常用的副詞,表示事情按照預料或推測的結果發生。其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木(mù)和日(rì),構成了一個具有象形意義的漢字。
“果”字的本義是指果實,象征着結果、成果。而“然”則表示自然、的确。因此,“果然”這個詞源自于人們對事情發展結果的預料,并表示事情發生如預料的自然、不可避免。
在繁體字中,“果然”又可以寫作「果然」。繁體字中的「果」由許多日常字體簡化演變而來,加入了額外的筆畫,增加了書寫的複雜度。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将“果然”寫作“果然”。然而,隨着漢字的簡化,現代普遍使用的寫法是“果然”。
以下是一些使用“果然”的例句:
一些與“果然”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包括:
總結:果然是一個表示按照預料或推測的結果發生的副詞,來源于“果”和“然”兩個字,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木和日。繁體字寫作「果然」。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果然”,但現代常使用的寫法為“果然”。例句包括“他聽說下雨了,果然帶了雨傘。” 組詞有果然性、果然如此等。近義詞有果真、果真如此等。反義詞有未果、未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