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歲的意思、成歲的詳細解釋
成歲的解釋
(1).成為一年。《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明 邵璨 《香囊記·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緻四時成歲,停毒之功存。”
(2).豐年。《隋書·禮儀志一》:“但帝之為名,本主生育,成歲之功,實為顯著。” 明 李贽 《兵食論》:“然蒐狩之禮不舉,得無有傷吾之苗稼者乎?且何以祭田祖而告成歲也?”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網絡擴展解釋
“成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成為完整的一年
源自《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指通過閏月調整曆法,使四季完整構成一年。
例如:“四季成歲”即四個季節組成完整的一年。
-
豐年
在《隋書·禮儀志》等文獻中,“成歲”引申為豐收之年,如“成歲之功,實為顯著”。
-
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時,表示“年齡增長一歲”或“歲月流逝”,例如“膏澤疏開不死泉,棟梁養成歲寒木”。
二、詳細解釋
- 曆法意義:古代通過觀測天文制定曆法,需用閏月補足時間差,使四季循環完整,稱為“成歲”。
- 象征意義:在文學中常借“成歲”表達時間流逝或生命成長,如“閏馀成歲律呂調陽”(《千字文》)。
三、用法示例
-
古籍引用
- 《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 明代邵璨《香囊記》:“四時成歲,停毒之功存。”
-
現代造句
四、相關辨析
- 與“成年”區别:成歲強調時間或年景,而“成年”指達到法定年齡(如20歲或18歲)。
- 近義詞:豐年、整年;反義詞:荒年、虛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詳細用法,可參考《尚書》《隋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歲(chéng suì)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意為“年歲增長”或“歲月的流逝”。它的拆分部首是“戈”和“止”,總共有8個筆畫。
《成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戈和止兩個字母來表示歲月的流逝。根據繁體字的寫法,成歲可以寫作“成歲”。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成歲在古代的寫法為“成萬歲”,其中“歲”字增加了“萬”的部分,表示歲數的增長。
以下是關于成歲的例句:
1. 隨着成歲,他變得越來越成熟了。
2. 他每逢成歲都會向父母表達感激之情。
3. 這個節日意味着我們又度過了一年的成歲。
與成歲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歲月”、“歲月靜好”、“歲末”等。
成歲的近義詞可以是:“年齡增長”、“年事已高”等。
成歲的反義詞可以是:“未成年”、“年少無知”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