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鼕鼕鼓的意思、鼕鼕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鼕鼕鼓的解釋

街鼓的俗稱。 唐 時設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書·馬周傳》:“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衆,後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之上,以警昏曉。 太宗 時,命 張公 洎 製坊名,列牌於樓上。按 唐 馬周 始建議置鼕鼕鼓,惟兩京有之。後 北都 亦有鼕鼕鼓,是則京都之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鼕鼕鼓”(或寫作“冬冬鼓”)是唐代京城街道設置的警夜鼓,主要用于夜間報時和治安管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功能
    鼕鼕鼓是唐代長安城街道的警夜鼓,俗稱“街鼓”。其作用是在晨暮時分通過擊鼓傳遞信號,替代了此前用人力傳呼的方式,既規範了城市管理,又減少了擾民問題。這一制度由唐初官員馬周建議推行,後成為唐代京都的典型制度。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據《新唐書·馬周傳》記載,唐初長安城原本依靠人工傳呼維持夜間秩序,後改為擊鼓報時,民間稱其為“鼕鼕鼓”。這一制度後來也被北方其他都城效仿,成為唐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志。

  3. 文學意象與延伸含義
    鼕鼕鼓不僅是實用工具,也常出現在詩歌中,成為唐代都市生活的象征。例如杜牧《閨情代作》中“滿城鼕鼓白雲飛”一句,通過鼓聲烘托出邊城戍樓的寂寥氛圍。此外,“冬鼓”一詞有時也指擊鼓的聲音,進一步擴展了其文化意涵。

注:由于“鼕”是“冬”的異體字,現代文獻中多簡寫為“冬冬鼓”,但兩者含義相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鼕鼕鼓一詞起源于漢字,并在中文語言中有獨特的含義。它由5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鼕、鼕、鼓。下面将對它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鼕:部首為音,總筆畫數為18。 - 鼕:部首仍為音,總筆畫數為18。 - 鼓:部首為鼓,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鼕鼕鼓》一詞源自對鼓聲的描繪,它用音的部首來表達鼓的聲音。 繁體: 在繁體字中,《鼕鼕鼓》的表現形式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對于《鼕鼕鼓》一詞的書寫并沒有巨大的變化,仍然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鼕、鼕、鼓。 例句: 鼕鼕鼓的鑼鼓聲在慶典上響起,熱鬧非凡。 組詞: 《鼕鼕鼓》一詞本身已經是一個有意義的詞語,很少與其他詞組合使用。 近義詞: 與《鼕鼕鼓》有類似意義的詞語可能有:“鼓噪”、“鼓點低沉”。 反義詞: 《鼕鼕鼓》一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主要用于描述鼓聲的特征,很難找到與之相反的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