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屋。借指貧寒之家。《晉書·忠義傳·韋忠》:“﹝司空 張華 ﹞辟之,辭疾不起,人問其故, 忠 曰:‘吾茨簷賤士,本無宦情。’”
“茨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í yá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茨檐”字面指用茅草覆蓋的屋頂(“茨”指用茅草蓋屋,“檐”為房檐),引申為草屋或貧寒之家。例如《晉書·忠義傳·韋忠》中提到:“吾茨簷賤士,本無宦情”,此處即用“茨檐”代指身份卑微、家境貧寒。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的記載,原文為:“(韋忠)辭疾不起,人問其故,忠曰:‘吾茨簷賤士,本無宦情。’”。這裡的“茨檐”不僅描述居住環境簡陋,更強調人物清貧自守、不慕權貴的品格。
因“茨檐”象征貧寒,古代文獻中常以此代指出身低微但品格高潔之人,或用于自謙身份。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曆史研究場景。如需更深入探究,可參考《晉書》《漢典》等來源(如、2、3)。
茨檐(cí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房屋屋檐上一種用茅草等材料搭建的覆蓋物。下面分别介紹茨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茨檐的拆分部首是"艹"和"木",總共有12個筆畫。
茨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居民住宅建築。它的繁體字是「茲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茨檐"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茨漢」或者「慈㧏」,這些寫法在現代不再常見。
1. 屋檐下的茨檐遮擋住了烈日的照射。
2. 我坐在茨檐下,喝着清涼的茶水。
茨檐沒有特定的組詞。
近義詞可以是"草檐"、"茅檐"。
反義詞可能是"瓦檐"、"瓦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