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品的意思、貢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品的解釋

[articles of tribute] 古時臣子或屬國進貢給帝王的物品

詳細解釋

封建時代官吏、人民或屬國獻給帝王的物品。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官手工業工場的生産,是不須計較成本的,因為一切勞動力和原料都可以向人民無代價征發或由全國各地以貢品的方式供應。”《花城》1981年第4期:“舊時代,封建統治者向這個極北的省分勒索了名目繁多的貢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品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禮儀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專指地方政權、附屬國或臣民向中央王朝進獻的物資。根據《漢語大詞典》的定義,貢品是“臣民或屬國獻給君主的物品”,其核心特征包含政治從屬關系與等級象征。

從曆史演變角度,貢品制度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九貢”體系。《周禮·天官·大宰》記載“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包含祀貢、嫔貢、器貢等九類,涵蓋祭祀用品、地方特産及手工業制品。漢代《鹽鐵論》提到“諸侯以珍圭緻貢”,表明貢品已成為維系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制度性手段。

貢品的文化意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 政治象征:明代《大學衍義補》指出“貢之為言,下獻上之辭”,強調其彰顯君主權威的功能
  2. 經濟功能:清代《皇朝文獻通考》統計顯示,乾隆年間年貢物品超200種,涵蓋絲綢、藥材、珍禽等
  3. 禮儀載體: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金瓯永固杯”等禦用貢器,印證了貢品在祭祀典禮中的特殊地位

在語言學層面,“貢”字從“貝”部,《說文解字》釋為“獻功也”,其甲骨文字形呈雙手奉玉之态,直觀反映進獻儀式的場景。現代漢語中,“貢品”一詞延伸出“頂尖作品”的比喻義,如《現代漢語用法詞典》收錄的“茶中貢品”等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貢品”指古代臣民、官吏或屬國向帝王進獻的物品,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貢品是封建時代下對上級(尤其是帝王)表達臣服或敬意的進獻物,通常為地方特産、珍稀物品或優質資源。例如吳晗《朱元璋傳》提到,明代官手工業的原料常以貢品形式征發。

  2. 性質分類
    貢品多為“名、特、優”的極品,包含稀缺珍罕、品質卓越或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絲綢、玉石、珍禽異獸等()。


二、曆史與制度

  1. 起源與發展
    貢品制度可追溯至夏代,《禹貢》記載大禹劃分九州并令各州進獻特産,形成“任土作貢”的傳統()。漢代後逐漸制度化,成為中央與地方、藩屬國之間的政治紐帶。

  2. 功能與意義

    • 政治象征:體現臣屬關系,如唐代藩屬國進貢以表歸順()。
    • 經濟作用:部分朝代通過貢品獲取稀缺資源,替代貨币稅收()。

三、文化延伸

  1. 文化遺産
    貢品文化融合物質與非物質遺産,反映古代中國的物産分布、工藝水平和禮儀制度()。

  2. 現代比喻
    當代語境中,“進貢”一詞常被借喻為向權勢者送禮的行為,帶諷刺色彩()。


四、相關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貢品的具體種類或不同朝代的貢賦制度,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辭典(如漢典、語林捉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挨搪半頭博證不拔一毛不憤不啟呈報沖口楚炬村原锉角媒人刀環登陟鬥蟋蟀度尺堵縫噩運逢君之惡勾卒光明洞徹孤公國語故尚紅桃璜台畫酉僵墜腳花交戰金斧衿契禁室雷嗔電怒勒銘燕然兩魪了了領班靈場靈竅吏皁鸬鹚句當魯連書羅髻懵怔鬅首貧産錢鈔悄促促齊打夥兒容易鋭情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山炭勢不兩存誓書鐵券使心用倖攤盆藤牌完刑沃壄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