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品的意思、貢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品的解釋

[articles of tribute] 古時臣子或屬國進貢給帝王的物品

詳細解釋

封建時代官吏、人民或屬國獻給帝王的物品。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官手工業工場的生産,是不須計較成本的,因為一切勞動力和原料都可以向人民無代價征發或由全國各地以貢品的方式供應。”《花城》1981年第4期:“舊時代,封建統治者向這個極北的省分勒索了名目繁多的貢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貢品”指古代臣民、官吏或屬國向帝王進獻的物品,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貢品是封建時代下對上級(尤其是帝王)表達臣服或敬意的進獻物,通常為地方特産、珍稀物品或優質資源。例如吳晗《朱元璋傳》提到,明代官手工業的原料常以貢品形式征發。

  2. 性質分類
    貢品多為“名、特、優”的極品,包含稀缺珍罕、品質卓越或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絲綢、玉石、珍禽異獸等()。


二、曆史與制度

  1. 起源與發展
    貢品制度可追溯至夏代,《禹貢》記載大禹劃分九州并令各州進獻特産,形成“任土作貢”的傳統()。漢代後逐漸制度化,成為中央與地方、藩屬國之間的政治紐帶。

  2. 功能與意義

    • 政治象征:體現臣屬關系,如唐代藩屬國進貢以表歸順()。
    • 經濟作用:部分朝代通過貢品獲取稀缺資源,替代貨币稅收()。

三、文化延伸

  1. 文化遺産
    貢品文化融合物質與非物質遺産,反映古代中國的物産分布、工藝水平和禮儀制度()。

  2. 現代比喻
    當代語境中,“進貢”一詞常被借喻為向權勢者送禮的行為,帶諷刺色彩()。


四、相關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貢品的具體種類或不同朝代的貢賦制度,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辭典(如漢典、語林捉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貢品的意思

貢品是指人們向尊貴、高位的人或神明獻上的物品,表達敬意和崇敬之情。它是在社會禮儀和宗教儀式中常見的一種行為,代表着尊重、臣服和敬畏。

貢品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貢品的拆分部首是貝字旁,筆畫數為10畫。

貢品的來源

貢品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意為向君主奉獻物品。後來逐漸擴展到祭祀、宗教儀式等領域。在古代中國,貢品常常是珍貴的物品,如珠寶、稀有的動植物、名貴的材料等。

貢品的繁體字

貢品的繁體字為貢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貢品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貝字旁和品字旁的結構。

貢品的例句

1. 他向神壇上獻上了一盤鮮花和一些水果,作為貢品。

2. 皇帝向貢院學子們賜予金銀財寶作為貢品,以表彰他們的卓越才華。

貢品的組詞

1. 貢品清單

2. 貢品儀式

3. 貢品規定

4. 無貢品

貢品的近義詞

1. 獻品

2. 禮品

3. 奉獻物

4. 祭品

貢品的反義詞

1. 接受

2. 收禮

3. 受賞

4. 領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