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磔的意思、寸磔的詳細解釋
寸磔的解釋
(1).碎解肢體,古代的一種酷刑。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經略大臣設罷》:“至戊午年, 鎬 ( 楊鎬 )又以邊境事再起經略 遼東 ,遂至三路喪師。此其罪又寸磔不足贖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人人共憤,皆思寸磔 馬 ( 馬士英 ) 阮 ( 阮大鋮 ),以謝先帝。”
(2).斬成許多小段。 ********* 《孤雁》詩:“拼着寸磔的愁腸,泣訴那無邊的酸楚。”
詞語分解
- 寸的解釋 寸 ù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寸心。寸步難行。 姓。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號:
- 磔的解釋 磔 é 古代分裂牲體以祭神。 古代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磔刑。 漢字筆形之一,即“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寸磔”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曆史和法律層面的特定含義,以下從不同維度詳細解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 字義拆分:由“寸”和“磔”組成。
- 寸:本義為長度單位(約3.33厘米),引申為“微小”或“局部”。
- 磔:指分裂肢體,古代祭祀或刑罰中的一種行為。
- 整體含義:指将人體切割成碎塊或小段,是古代一種極殘酷的死刑方式,又稱“碎解肢體”。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
- 刑罰性質:
屬于“千刀萬剮”類酷刑,需對受刑者進行長時間肉體折磨。例如,太平天國将領石達開受刑時,寸磔持續了10小時,期間需割滿特定刀數才緻命。
- 文獻記載:
- 明代楊鎬因戰敗被彈劾“寸磔不足贖罪”(《野獲編》)。
- 清代馬士英、阮大铖等奸臣被民間要求處以寸磔(《桃花扇》)。
三、與其他酷刑的區别
- 與淩遲的對比:
- 寸磔:強調“斬成小段”,可能包含肢解過程。
- 淩遲:更注重“切割次數”,如明代劉瑾受刑需割3357刀,最後一刀緻命。
兩者均為極刑,但行刑方式和側重點不同。
四、引申與争議
部分文獻提到“寸磔”可比喻短視行為(如商業或個人決策),但此用法非主流,更多見于對字面義的文學化延伸。主流解釋仍圍繞刑罰展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刑罰細節,可參考權威史料如《史記》《野獲編》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寸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細繩或繩索把一人的手和腳捆綁在一起吊在梁上殺死,古代的一種酷刑。
拆分部首和筆畫:寸磔是由寸部首和磔部首組成的,寸部首是指“寸”字部分,而磔部首是指“疌”字部分。總共由10筆構成。
來源:《寸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法律系統中的一種殘酷刑罰。它是一種令人恐懼的死刑,被用于對重罪犯的處決。
繁體字:《寸磔》的繁體字為「寸縶」。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中,《寸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結構和意思。
例句:他犯下了滔天大罪,最終被判處寸磔之刑。
組詞:寸磔并不常見于日常用語,因此沒有與之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寸磔的近義詞可能是“五馬分屍”、“千刀萬剮”等詞語,它們都指的是殘酷的死刑。
反義詞:寸磔的反義詞可能是“釋放”或“寬大處理”,意指放過罪犯或對其進行較輕的刑罰。
希望以上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