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礬的意思、生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礬的解釋

未經煉制的礬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礬石》:“今人但煅乾汁用,謂之枯礬,不煅者為生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生礬,又稱生明礬,是明礬(硫酸鋁鉀)的一種未加工或粗制形态。從漢語詞典及傳統應用角度,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生礬指天然開采或初步煉制、未經精制提純的明礬礦石或粗制品,化學成分為含水硫酸鋁鉀(KAl(SO₄)₂·12H₂O)。其名稱中的"生"字強調其未經過炮制或精煉的原始狀态,與"煅礬"(經煅燒處理的明礬)形成對比。

二、特性與用途

  1. 物理性質

    呈不規則塊狀或顆粒,表面常帶雜質,顔色為半透明至白色,質脆易碎,味澀微甘,易溶于水。

  2. 傳統應用

    • 醫藥領域:生礬自古用于收斂止血、燥濕殺蟲。如《本草綱目》載其可"吐利風熱之痰涎,燥濕解毒"(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礬石條),外治瘡瘍、濕疹。
    • 工業用途:作淨水劑、媒染劑,或用于造紙、皮革加工(來源:《中國化工詞典》無機化工分冊)。

三、命名依據

"礬"字源于其晶體外觀似礬石(礦物集合體),"生"則指未加工狀态。此稱法沿襲古代藥物炮制術語體系,如《雷公炮炙論》将礦物藥分為"生""煅""飛"等制法(來源:中醫古籍《雷公炮炙論》)。

四、權威文獻佐證

《中華本草》明确區分生礬與煅礬功效:"生礬多外用,收斂燥濕;煅後增強燥濕止癢之力"(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礦物藥卷)。現代《中藥大辭典》亦載其基原為"天然明礬礦石"(來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藥大辭典》)。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詞典鍊接,以上來源均依據經典典籍及專業工具書,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生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是未經煅燒或煉制的天然礬石。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生礬指未經過高溫煅制的天然礬石,與經過加工後的“枯礬”相對。礬石是一種含水硫酸鹽礦物,常見如明礬(白礬),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鋁鉀。

  2. 來源與用途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古代将礬石分為生礬和枯礬。生礬直接采自天然礦石,而枯礬則是将生礬煅燒去水後的産物,常用于中藥或工業用途。

  3. 現代延伸含義
    在文學或成語中,生礬有時被比喻為“本性純潔無瑕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相關公式
生礬轉化為枯礬的化學反應可表示為:
$$
text{生礬(含水)} xrightarrow{Delta} text{枯礬(脫水)} + H_2O↑
$$

如需進一步了解礬的分類或化學性質,可參考《本草綱目》或現代礦物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靉靆翺翺傍白猵狹偲偲操斷曹官承旨赤斧從省服麤衣粝食大橋丁老多大小多景樓福橘鲋子高絜官項闳中肆外滬劇獲谷江東三羅劍戟薦卷交查金屎法積翫磕答礦物質鍊式反應禮節靈羽流憩隆替祃牙門情面執木路木秀于林尿出子拗救暖瓶謙虛茄科熱趕郎乳節上裝石蓮花樞幄司衛貪狯陶公亭驿襪材五京五戎狹湊嚣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