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貴的冠冕。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三》:“榮冕之盛陳矣,猶非貴也。采豔之芬華矣,猶非真也。”
“榮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解釋
由“榮”(榮耀)和“冕”(皇冠)組合而成,字面指“華貴的冠冕”,如帝王、諸侯佩戴的禮帽。
引申為加冕儀式,象征君主或王位繼承者獲得權力與地位,如“戴上皇冠”。
象征意義
常用于形容獲得崇高榮譽或成就,例如“榮獲獎項”“榮登榜首”,此時“榮冕”代指社會認可的光環。
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與帝王制度密切相關,用于強調權力和地位的合法性。
南朝梁陶弘景在《真诰·甄命授三》中提到:“榮冕之盛陳矣,猶非貴也”,暗喻外在榮耀并非真正的價值核心。
演變
宋代以後,“冕”特指皇帝禮帽,強化了“榮冕”與最高權威的關聯。現代則擴展至體育、文藝等領域的冠軍榮譽(如“衛冕”)。
“榮冕”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指實物的華貴冠冕,也象征權力、地位或榮譽。如需查看更多來源,可參考《真诰》原文或詞典釋義。
榮冕一詞是指受到榮耀和尊崇的加冕,體現了尊貴和高貴的含義。
詞語的拆分部首是“草”和“冕”,其中,“草”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冕”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頭部和服飾有關。
拆分後的筆畫為“11”畫。
《榮冕》一詞來源于古代帝王加冕的儀式,冕是古代帝王祭天時戴的禮帽。榮冕是帝王身上所具備的榮譽。
在繁體字中,《榮冕》的寫法并無明顯差異。
古代漢字寫法中,冕的上半部分是冖旁,表示在頭部戴帽子的形狀。而下半部分的“免”則表示保護、遮蓋的意思。
一些例句中運用了詞語“榮冕”,如:
1. 在那個國家,隻有國王才能戴上榮冕。
2. 榮冕加身的太子妃身份讓她備受矚目。
一些與“榮冕”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榮冕加身:指尊貴的身份和地位。
2. 榮冕之禍:指因功過得失而受到榮耀和恥辱的變化。
一些近義詞包括:
1. 加冕:指以正式儀式給予稱號或職位。
2. 封冕:指授予王位或封號。
一些反義詞包括:
1. 平凡:指不出衆、普通的。
2. 卑賤:指地位低下、身份不高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