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垫陌的意思、垫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垫陌的解释

唐 代货币制度的一种变通措施。从一缗中抽除若干钱仍作一缗计算,以此弥补国家的财用不足。一缗即一贯,足数是千钱。陌,指百钱。从缗推算至百,百钱中抽除若干仍作百钱计算,叫“垫陌”,又称“除陌”。《新唐书·食货志四》:“经费屈竭, 皇甫鎛 建议,内外用钱每緡垫二十外,復抽五十送度支以赡军……寻以用钱垫陌不一,詔从俗所宜,内外给用,每緡垫八十。” 宋 程大昌 《考古编·缗钱省陌》:“ 元和 十二年,民间垫陌有至七十者。”按,垫陌的实际数,各时期不同。如 元庆 元年九月敕,以九百二十文为一贯,每陌合九十二文。 天祐 二年四月敕,以八百五十文为一贯,每陌合八十五文。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泉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垫陌”是唐代货币制度中的一项变通措施,主要用于弥补国家财政不足。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垫陌”又称“除陌”,指在货币流通时,官方从一缗(即一贯,足数为1000文)中抽除若干钱,但仍按原数额计算使用。例如:一贯钱实际支付时可能只给920文,但账面上仍计为1000文,以此缓解财政压力。

具体运作

  1. 单位计算

    • “陌”指百钱(100文),“缗”指千钱(1000文)。
    • 实际操作中,从每缗中扣除一定比例的钱(如80文或150文),但账目仍以整缗或整陌计算。
  2. 历史背景

    • 唐代中后期因军费开支增加,财政紧张,皇甫镈等官员建议通过“垫陌”调整货币实际价值。
    • 不同时期扣除比例不同:元和元年每陌扣至92文,天祐二年每陌扣至85文。

影响与争议

此措施虽短期内缓解了财政压力,但也导致民间交易混乱,甚至出现“用钱垫陌不一”的现象,朝廷不得不“诏从俗所宜”以平息矛盾。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垫陌”解释为“填补道路坑洼以辅助他人”,此意与历史文献中的经济术语无直接关联,可能为词义演变或误植,需结合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货币制度,可参考《新唐书·食货志》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垫陌(diàn m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在田间地头的小路或田地间的夹缝中垫起土块。该词由两个部首构成,其中“垫”部的拆分部首是“土”,而“陌”部的拆分部首是“阝”。根据笔画计数,整个词语共有12画。 垫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在那个时期,农民为了种植作物,需要对田地进行整理和保护。当田地之间形成小路或夹缝时,农民会使用土块进行垫高,以防止水流侵蚀和土地滑坡。因此,垫陌一词便由此而来。 虽然《垫陌》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字的简化改革已经对这个词进行了简化。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垫的繁体字是「墊」,陌的繁体字是「陌」。 以下是一些关于垫陌的例句: 1. 农民们用土块垫陌来保护田地不受水流侵蚀。 2. 在乡村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垫陌的田地,形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3. 垫陌的技巧需要农民们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 1. 田地 2. 土块 3. 水流 4. 保护 垫陌的近义词可以包括: 1. 垫土 2. 堵沟 反义词可能是: 1. 冲刷 2. 塌陷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绊翻冰排子伯图餔糟参咎车行处罚春妆啜吒胆量道缘大人先生二三其节发蒙啓蔽风雷性副二服用告讦棺钱话不投机皇章僭盛焦杯可人夸傲魁蠹乐奏纚连流水席狸子虏夺芒鞋魔媪抹骨牌逆诈旁流轻色宂吏桑椹酒涩鍊删修胜残升耀圣主垂衣神蓍殊典束手就禽思慕腾闻体例土蚕颓零唾涎晚发万签插架微言大谊问聘五括污史消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