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襁杖的意思、襁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襁杖的解釋

襁褓和藜杖。繦,通“ 襁 ”。 漢 揚雄 《太玄·勤》:“吾其泣呱呱,未得繦杖。” 範望 注:“幼者宜繦,老者宜杖,勤苦之家,故未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襁杖”是一個由“襁褓”和“藜杖”組合而成的詞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角度解釋:

一、字面含義

“襁”指包裹嬰兒的布帶(襁褓),“杖”指支撐行走的藜杖,合指代家庭中幼兒與老人所需的生活用具。此詞出自漢代揚雄《太玄·勤》的“未得繦(襁)杖”,範望注:“幼者宜襁,老者宜杖,勤苦之家,故未得也。”即貧困家庭無力同時滿足照顧幼兒與贍養老人的需求。

二、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比喻依賴他人扶持才能行動或達成目标,類似“襁褓中的嬰兒需依靠布帶,老人需倚杖行走”的情境。不過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直接體現,更多是後人對詞語的擴展解讀。

三、讀音與争議

四、古籍出處

核心文獻來源為《太玄·勤》,原文通過“襁杖”反映古代社會底層家庭的生活困境,具有曆史文獻價值。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太玄經》原文及漢代注釋,或查閱權威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襁杖

襁杖,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代一種殘疾人用的輔助器具,即背在背上的能夠支撐身體的杖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襁字由“衣”和“翁”兩個部首構成,共11個筆畫組成;杖字由“木”和“丈”兩個部首構成,共7個筆畫組成。

來源

襁字來源于古代的嬰兒臍帶護理器具,原本是将嬰兒的臍帶用布裹纏以保護,後來轉稱背在身上以支撐殘疾人的杖子。

繁體

在繁體字中,“襁”字的寫法為「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襁”字的古代寫法為“襁褓”,寫成「襁褓」的形式。

例句

他需要靠襁杖才能正常行走。

組詞

襁褓、襁負、拄襁

近義詞

拐杖、助杖、支杖

反義詞

棄杖、舍杖、抛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