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謹慎。 唐 杜牧 《裴诒除監察禦史裡行桂管支使等制》:“守臣有司,上言請士,皆曰 詒 等士族之中,有政事科名,清廉公謹,嘗經職守,稱有才能。”
“公謹”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解釋
指“公正謹慎”,強調為人處事既要公平正直,又要細緻嚴謹。其中“公”表示公正無私,“謹”表示謹慎小心。
結構分析
由“公”和“謹”兩個單字組成,屬于并列結構的四字詞語(實際為雙字詞,部分網頁誤作成語)。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裴诒除監察禦史裡行桂管支使等制》,文中以“清廉公謹”形容官員的德行。
現代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等來源。
公謹(gōng jǐn)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舉止言談謹慎遵守規矩。
公謹由兩個部首組成:公(gong)和言(yan)。公的拼音是"gong",有三畫;言的拼音是"yan",有七畫。
公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公謹正是儒家思想的一種表現,強調個體應當遵守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保持謙和有禮的态度。
公謹的繁體字為「公謹」。
在古代,公謹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無法給出具體的古時候寫法,我們暫且不進行詳述。
1. 他對待每個客人都很公謹,從不偏袒任何人。
2. 在公務場合中,我們應該保持公謹的态度,以樹立良好的形象。
公正、公平、公道、謹慎、謹防、謹守
謙和、恭敬、恭謹、規矩、莊重
輕率、粗魯、放肆、不拘小節、疏忽大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