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意的意思、象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意的解釋

“六書”之一。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顔師古 注:“象意,即會意也,謂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參見“ 會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意"是漢語文字學術語,指通過象征性符號表達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屬于漢字"六書"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概念最早見于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叙》:"象意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與象形、指事共同構成漢字的基礎構形體系。

在古文字學中,象意字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1. 以具體物象為基礎,通過組合或變形表達抽象含義,如"休"字由"人"和"木"組合表示休息
  2. 區别于純圖形符號的象形字,需通過邏輯推理理解字義
  3. 構成會意字的造字基礎,如"武"字從"戈"從"止"象征武力征伐

現代文字學研究指出(參考《漢字構形學導論》),象意造字法體現了先民"觀物取象"的思維特征,其認知邏輯包含具象到抽象的轉化過程。這種造字方式在甲骨文、金文中尤為突出,如"明"字以日月組合表示光亮,印證了《周易·系辭》"立象以盡意"的哲學思想。

在漢字演變過程中(據《中國文字發展史》統計),約18%的常用字保留着原始象意特征。文字學家唐蘭曾強調:"象意字是漢字從圖畫文字向表意文字過渡的關鍵環節",其研究價值在于揭示漢字表意系統的形成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象意”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語言學中的定義(核心含義)

“象意”是漢字傳統造字法“六書”之一,即通過組合兩個或多個獨體字,形成新含義的造字方式。例如:

此概念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顔師古注釋為“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即通過字形組合表達抽象意義。

二、哲學與文化中的延伸

部分文獻提到“象意”具有象征性内涵,強調事物超越表象的深層意義,如藝術作品中的隱喻或文化符號的解讀。這種用法可能源于古代哲學對“象”的闡釋(如《周易》中的“立象以盡意”)。

附:相關概念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字六書體系,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巴金備貨逼促賓遠撥船不及事曹掾呈狀穿擔出首畜勇錯紛點悟豆羹肚腸風速器蚨虶槁骸公讨龔隗詭形奇制果酒鼓桡黃沙獄誨戒貨賣簡撮今早就佃寄庑摳趨苦力苦訓朗抗累載勵志竭精祿奉羅帏馬耳春風麻履猛急悶葫蘆命氏母音平巾期命情紀慶陰人文科學容寬食茱萸首策受之有愧睡鄉鐵顩橢圜偉績文彩五調霄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