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古代稱木棉或草棉為古貝。《宋書·夷蠻傳·诃羅單國》:“ 元嘉 七年,遣使獻金剛指鐶、赤鸚鵡鳥、 天竺國 白疊古貝、 葉波國 古貝等物。”《南史·夷貊傳上·林邑國》:“古貝者,樹名也,其華成時如鵝毳,抽其緒紡之以作布,布與紵布不殊。”
“古貝”是中國古代對棉花的稱呼,具體釋義如下:
指代木棉或草棉,尤指棉花。古代文獻中常以“古貝”描述棉類植物及其紡織物,例如《宋書》記載外國進貢“白疊古貝”,說明其作為紡織原料的用途。
植物屬性:
《南史》稱古貝為“樹”,《新唐書》則記為“草”。實際應為草本植物,因棉花成熟時形似灌木,易與木棉樹混淆。但古貝纖維更接近棉花(細軟),而木棉纖維較粗硬。
文獻例證:
部分資料(如)誤将“古貝”解釋為形容“學識淵博”的成語,但權威曆史文獻及詩詞用例均指向植物名稱,此說法缺乏可靠依據,可能為現代誤傳。
“古貝”是古代對棉花的特定稱謂,反映了早期紡織文化及中外交流史。需注意與木棉樹(現代木棉科植物)區分,二者在纖維特性及文獻記載中均有差異。
《古貝》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古代用作貴重禮品的珠寶或象征地位的珍貴物品。它通常用來形容寶貝的、珍貴的或重要的東西。
《古貝》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9。
《古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由“古”和“貝”兩個字組成,其中“古”表示古代,貝則指代以貝殼為代表的珍貴物品。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古貝」。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較為繁瑣。對于《古貝》這個詞,使用的是古文繁體字寫法,因此與現代字形有一定差異。這種古代寫法更加偏向于象形,圖案更為複雜。
1. 這是一枚價值連城的古貝,傳說中隻有皇帝才能擁有。
2. 她把那顆古貝戴在脖子上,每個人都對它贊歎不已。
古董、古迹、貝殼、寶貝、珍貴
古珍、古寶、古玩、古物
普通、平凡、現代、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