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允而不偏于感情。 羅惇曧 《文學源流》:“ 莊生 之言,可謂平情以自律矣。” 葉聖陶 《語文隨筆》:“ 江華 先生的一篇‘要努力驅逐使人糊塗的詞彙’很有意思……指出詩人運用‘驅迫’、‘鳴過’、‘尿便’、‘拍撫’這些詞彙,暴露了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努力中還有缺憾。他的解釋可以說是平情之論。”
(2).猶言衡量。 林學衡 《哭鈍初》詩:“平情功罪足千秋,噩耗遙傳淚忍收。”
“平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該詞在文學和學術語境中常被用于強調理性與客觀性。例如,羅惇曧在《文學源流》中評價莊子的言論“可謂平情以自律”,即指其思想的公正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具體用例,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等)。
《平情》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對待他人或事物時保持公平、理性、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心情。
《平情》由部首“立”和“心”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平情》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後來,這個詞成為了常用詞彙,用來描述人們在處理事務時的态度和情感表達。
《平情》的繁體字為「平情」。
古代對于《平情》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常見的古漢字寫法為「平情」或「坪情」。
1. 他在公正地考慮了所有的證據後,對被告的判決做了一個平情的決定。
2. 作為裁判員,我必須保持平情的心态,不受任何個人感情的幹擾。
3. 在面對紛争時,我們應該冷靜思考,以平情的态度解決問題。
正直、公正、公平、公道、公允、公正無私
公正、公平、公允
偏心、不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