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允而不偏于感情。 羅惇曧 《文學源流》:“ 莊生 之言,可謂平情以自律矣。” 葉聖陶 《語文隨筆》:“ 江華 先生的一篇‘要努力驅逐使人糊塗的詞彙’很有意思……指出詩人運用‘驅迫’、‘鳴過’、‘尿便’、‘拍撫’這些詞彙,暴露了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努力中還有缺憾。他的解釋可以說是平情之論。”
(2).猶言衡量。 林學衡 《哭鈍初》詩:“平情功罪足千秋,噩耗遙傳淚忍收。”
平情
平情(píng qíng)是現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平”與“情”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公正客觀的态度
指不偏不倚、理性公允地對待人或事。例如:“處理糾紛時需平情而論,避免主觀臆斷。”此義源于“平”的“公平、均衡”之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平靜淡然的心緒
形容情緒穩定、無激烈波動。如:“面對變故,他始終平情自適。”此處“情”指心境,“平”表平和(《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文獻用例佐證
古典文獻中,“平情”強調理性與克己。如《後漢書·範滂傳》載:“滂登車攬辔,慨然有平情澄清天下之志。”此處“平情”指以公正之心整肅吏治(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應用場景
權威來源
釋義綜合自:
同義提示
近義詞:平心、公允;反義詞:偏激、情緒化。
“平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該詞在文學和學術語境中常被用于強調理性與客觀性。例如,羅惇曧在《文學源流》中評價莊子的言論“可謂平情以自律”,即指其思想的公正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具體用例,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等)。
抱恨黃泉冰光播物讒貳禅誦癡獃鉏耘啖名大統疊地頂梁骨訂疑考誤短長吟法比發見封檢馮襄高誓公表官閑詭崛貴忙苽米荷裳黑曆懷負回執渾純尖溜溜解袂機緘急性人極緒記志樂此不倦靈物龍牓戮屍噜蘇埋羹太守瞞然夢白雞濃谲弄月吟風七成八脈區區之心弱敵喪儀聲聞世卿癱子聽阈投赴拓拔外門罔生物以希為貴閑竄閑冷謝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