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堆疊如山。形容器物衆多。 唐 蘇颋 《大唐封東嶽朝觐頌》:“士馬山嶫,戈矛山沓。”
“山沓”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古代文學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古代用法,可參考唐代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山沓》這個詞是指山密集、連綿不斷的意思。通常用來描述山脈或者山嶺等大片山地的景象。
《山沓》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山字旁和氵(三點水)字旁。它的拼音是shān dá。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山字旁3畫,氵字旁5畫)。
《山沓》是一個常用的漢字組合。山字旁表示與山相關的意思,而氵(三點水)字旁表示與水相關。它的繁體字為「山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山沓》在繁體字「山沓」的基礎上,山字旁可能會寫成「」或「」,而氵(三點水)字旁可能會寫成「氺」,整體形狀也有一些變化。
1. 遠望,隻見群峰連綿,山沓不絕。
2. 漫步山間,沿着山沓拾級而上。
1. 山水:表示山和水的景色。
2. 山洞:表示山中的洞穴。
3. 山峰:表示山的高峰部分。
4. 山谷:表示山之間的低窪地形。
1. 山脈:表示山嶺連綿的地形。
2. 嶺山:表示連綿的山脈。
3. 群山:表示一群山峰的集合。
1. 平原:表示沒有山的大片平地。
2. 沙漠:表示沒有山的沙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