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悅的樣子。《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賢人君子,亦聖王之所以易海内也,是以嘔喻受之,開寬裕之路,以延天下之英俊也。” 李善 注引 應劭 曰:“嘔喻,和悅貌。” 林纾 《感秋賦》:“極内冒猥而外嘔喻兮,謬羽忠而翼國。”
“嘔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嘔喻”指和悅、溫和喜悅的樣子,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氛圍的融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書》《文選》等典籍,或查閱專業詞典。
《嘔喻》(ōu yù)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嘔”和“喻”兩個字組成。
“嘔”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7個筆畫;而“喻”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2個筆畫。
“嘔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和哲學領域。其中,“嘔”字指的是難以排解的煩惱、困擾,而“喻”字表示借用比喻的方式來傳遞思想和意義。綜合起來,它所代表的含義是通過使用隱喻和借用的方式來表達困惑和煩惱。
《嘔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嘔喻」。
在古代漢字中,有一種古文體寫法稱為籀文。根據研究,目前尚未發現《嘔喻》在籀文中的寫法。
以下是兩個例句來解釋《嘔喻》這個詞的使用:
1. 他使用了一種奇特的《嘔喻》方式将他的困惑和煩惱表達出來。
2. 《嘔喻》這個詞充分傳達了他對于現實狀況的不滿。
與《嘔喻》相關的詞彙有:喻義、喻意、喻體、借喻、比喻等。
與《嘔喻》近義的詞彙是:比喻、象征、隱喻等;反義詞是:直喻、明喻、直接表達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