郖津的意思、郖津的詳細解釋
郖津的解釋
古渡口名。 黃河 在 河南 與 山西 之間的渡口。 隋 末置 郖津關 , 唐 廢關置津,俗稱 郖津渡 。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西北。《三國志·魏志·杜畿傳》:“遂詭道從 郖津 度。”
詞語分解
- 郖的解釋 郖 ò 古渡口名,在今中國河南省靈寶縣。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津的解釋 津 ī 渡水的地方:津渡。關津。津要。問津。 口液,唾液:津液。津津有味。 汗:遍體生津。 滋潤,補:津潤。津貼。 中國天津市的簡稱。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郖津”是古代黃河的重要渡口,其詳細解釋如下:
1.地理位置
郖津位于黃河中遊,地處河南與山西交界處,具體在今河南省靈寶市西北部。因黃河南岸有支流浢水(或郖水)彙入,故得名。
2.曆史沿革
- 隋代:在此設置“郖津關”,作為軍事要塞和交通樞紐。
- 唐代:廢關改設渡口,稱“郖津渡”,成為黃河兩岸商貿、軍事往來的重要通道。
3.文獻例證
郖津在史書中有明确記載。例如《三國志·魏志·杜畿傳》提到“遂詭道從郖津度”,表明三國時期已作為渡口使用。
4.名稱異寫
部分文獻中“郖津”也寫作“浢津”,因“郖”與“浢”為通假字,二者指向同一地點。
郖津是黃河中遊的古代戰略要地,兼具軍事防禦與交通功能。其名稱、位置及曆史變遷在《水經注》《三國志》等文獻中均有印證,是研究古代黃河渡口的重要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郖津(dòng jīn)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具有多種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阝”和“水”,總共有10個筆畫。郖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易》一書,在其中被用來形容一種水位低下的河流。郖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時期,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然而,郖津的字形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它的古字形可以通過考古文獻和金石碑刻來推測。
以下是一個使用郖津一詞的例句:
1. 這座城市周圍環繞着郖津,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
2. 郖津水流湍急,卻養育了一片富饒的土地。
除了郖津,也可以使用以下其他詞語來描述相似或相關的概念:
1. 并津(bìng jīn)
2.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3. 泉水(quán shuǐ)
而與郖津相反的詞語可能是:
1. 峽谷(xiá gǔ)
2. 幹流(gān liú)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