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槐火的意思、槐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槐火的解釋

用槐木取火。相傳古時往往隨季節變換燃燒不同的木柴以防時疫,冬取槐火。《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疫” 漢 鄭玄 注:“ 鄭司農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唐 王勃 《守歲序》:“槐火滅而寒氣消,蘆灰用而春風起。” 宋 蘇轼 《<參寥泉銘>序》:“夢相與賦詩,有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之句,語甚美,而不知其所謂。” 元 宋無 《謝僧遺石槍》詩:“崖瀑松風添瑟縮,地鑪槐火共青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槐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寒食節禁火後,用槐木重新鑽取的新火。這一習俗源于先秦時期“改火”的禮制,即按季節選用不同木材取火,以順應時令、祛除病害。寒食節後(一般為清明時節),古人認為冬季保存的舊火氣已衰,需改用槐木取新火,故稱“槐火”。

這一傳統在唐宋時期尤為盛行,并成為文人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例如蘇轼《參寥惠詩》中“槐火新泉”之句,即以“槐火”代指清明時節的新火與春茶,寄托了時令更替的雅趣。王禹偁《清明》詩中“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亦暗含以槐木取新火的習俗背景。

文化象征:

槐火不僅是一種生活習俗,更被賦予了除舊布新、順應天時的哲學意義。古人認為槐木屬陰,其火清明潔淨,符合春季萬物複蘇的氣息。這一儀式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時令觀,以及對自然規律的敬畏。

典出:

  1. 《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 鄭玄注:“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雖未明指寒食,但奠定了四季改火制度)
  2. 宋代《歲時廣記·鑽新火》:“至唐時,唯清明取榆柳火以賜近臣戚裡。本朝因之,唯賜輔臣戚裡。帥臣、節察、三司使、知開封府、樞密直學士、中使,皆得厚賜,非常賜例也。” (記載唐宋宮廷賜新火禮制)
  3. 蘇轼《參寥惠詩》:“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文學化運用)

現代釋義延伸:

在現代漢語中,“槐火”一詞已不具實用功能,主要作為曆史文化符號出現于文學、學術語境中,用以指代寒食/清明習俗,或象征時序更疊、文明傳承之意。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槐火”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含義與季節用火習俗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槐火”指用槐木燃燒的火。根據《周禮》記載,古人會按季節更換取火的木材,以預防時疫,冬季則選用槐木或檀木取火。

2.曆史背景

這一習俗源于《周禮·夏官·司爟》中“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疫”的記載。漢代鄭玄進一步注解稱:“冬取槐檀之火”,說明槐火是冬季特定用火的傳統。

3.季節與木材的對應關系

4.文學引用

唐代王勃在《守歲序》中寫道:“槐火滅而寒氣消,蘆灰用而春風起”,以槐火象征冬季結束,春風将至的時序更替。

5.文化意義

槐火不僅是實用習俗,更被賦予順應自然、趨吉避兇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禮》原文或曆代注解,可參考漢典、辭海等典籍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于泰山飽其私囊襃歎輩分迸砌操持纏臂超程傳譯除了...以外出師有名東布斷木掘地蠹糵方面官礬樓繁響番字轒辒佛圖戶幹祿幹松告令怪麗關訪灌尊觚陛海湄喝撺箱豁如奸逆記丑言辯潔操階坎戢鱗潛翼金字牌暌索龍節隆指録供旅費馬毛猬磔緬惟腦球裊骖鵬翻偏護頗為前置詞棄命驅行上歲數屍蠟駛浪收因種果暑月算術違慠險澁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