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苦貧寒。《新唐書·李德裕傳》:“此陛下恐聚斂之吏緣以成姦,彫窶之人不勝其敝也。”
雕窭(diāo jù)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辭書釋義:
雕窭指貧困衰敗、生活困苦的狀态。
二字組合強調因貧瘠導緻的衰敗景象,多用于描述家境或境遇的艱難。
《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7卷,第1103頁:
“雕窭”釋為“貧困凋敝”,例證引清代文獻《聊齋志異·王成》中“家計雕窭”之句,形容家境衰敗貧寒。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窭,無禮居也”,本義指因貧窮而無法遵循禮制,後引申為貧寒困頓。“雕”與“凋”通假,表衰落之意。
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2013年重排版。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在“窭”字條目下注“貧窮”,并指出“雕窭”屬複合詞,多見于明清小說,反映社會經濟凋敝的語境。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
該詞屬書面語,近代文學中偶見用例,如:
“連歲災荒,田畝歉收,鄉裡雕窭,民多流徙。”(仿明清筆記體)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雕窭”已極少使用,多被“貧困”“凋敝”等替代,但其古雅色彩在文史研究中仍有價值。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未提供網絡鍊接因古籍文獻來源以紙質出版物為準,讀者可參見上述出版社官方書目。
“雕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根據搜索結果中的信息,該詞可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雕窭”意為“困苦貧窮”,多用于形容生活貧寒、處境艱難的狀态。例如《新唐書·李德裕傳》中引用:“此陛下恐聚斂之吏緣以成姦,彫窶之人不勝其敝也。”此處“彫窶”(即雕窭)即指百姓因苛政而陷入貧苦。
使用背景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彙。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本時可能偶見,日常交流中建議用“貧困”“困苦”等替代。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白燦百辣雲班傅備戒别簿拂過碧綠屏氣毖甯不虞彩印側跌昌華苑常州畫派車檔敕曉代德代為打開疊時饷放軟頑犯忌狗生貫口桂寝漢氏毫末不劄,将尋斧柯黑黴薨奄厚結吼生銅會期回橋貨客匠營口詞厲揭利快買補目光短淺晴川囚首喪面邱真人認過肉餡钑镂三衣山桑沈眠神屋設廳世學壽酒水榭帖墨婉僤枉憲未始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