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誇怪誕。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夫為一書,務富文采,不顧事實,而益之以誣怪,張之以闊誕,以炳然誘後生,而終之以僻,是猶用文錦覆陷穽也。” 唐 柳宗元 《貞符》詩序:“乃始陳大電、大虹、玄鳥、巨跡、白狼、白魚、流火之烏,以為符。斯皆詭譎闊誕,其可羞也。”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野人天性闊誕,其語言又簡寡,凡虛墓間穴宅動物,則眩以死者所化。”
“闊誕”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uò dàn,其核心含義為虛誇怪誕,多用于形容言辭或内容誇張、不切實際。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與用法
使用特點
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代柳宗元或章炳麟的相關著作。
《闊誕》一詞的意思指的是寬廣、豪放、熱鬧的場面或氣氛。它用來形容一種逍遙自在、灑脫豪放的狀态,通常與歡樂、慶典、狂歡等活動相聯繫。
《闊誕》這個詞由“阝”和“誕”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阝”是一個漢字的左上部分,表示形容詞的意義,而“誕”是指名詞的意義。它的總體筆畫數為9畫。
《闊誕》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被用來形容盛大的場面和熱鬧的氣氛。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人們廣泛采用,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彙。
《闊誕》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闊膽》。
根據古代字典和文獻的記載,古時候《闊誕》一詞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于現代漢字。例如,在清代《康熙字典》中,該詞以“闊膽”形式出現,其中“闊”字的上部分寫作“阜”,表示廣大的意思。
1. 那場音樂會上,觀衆們的熱烈掌聲和歡呼聲讓整個場館變得非常闊誕。
2. 這個國家的傳統節日總是充滿着闊誕的氣氛,人們盡情釋放自己的喜悅和熱情。
歡歡喜喜、狂歡派對、盛大慶典
熱鬧、喧嚣、繁忙、歡樂
冷清、寂靜、蕭條、清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