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君。《書·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雲:“王人者,猶君人也。”
(2).指為人之君。《國語·周語上》:“夫王人者,将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3). 周 王室之微官。《春秋·莊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 子突 救 衛 。” 杜預 注:“王人,王之微官也。雖官卑,而見授以大事,故稱人而又稱字。”王人銜王命,後因以指天子使臣。《後漢書·袁術傳》:“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 唐 盧照鄰 《對蜀父老問》:“聞王人之休音,聽皇猷之允塞。” 宋 楊萬裡 《淮河四絕句》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談,逢着王人訴不堪。”
(4).君王的臣民。 唐 李德裕 《論太和五年八月悉怛謀狀》:“諸 羌 久苦蕃中徵役,願作王人。” 宋 範仲淹 《李公神道碑銘》:“爾等得無父母妻子之愛?蓋脅從而來,何不歸我;復為王人。”
(5).複姓。 漢 有 王人宰公 。見《通志·氏族四》。
“王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詞典及古籍注釋,主要參考來源為、3、4、6。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春秋》《國語》等原典。
“王人”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是指有着王者風範的人,具有領導才能和威望的人物。
“王人”的拆分部首是“玉”,表示與玉石有關。它由八個筆畫組成,分别是一橫、一豎、四個撇、一個捺和一個折。
“王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王者是統治者,掌握最高權力的人,因此他們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具有令人敬畏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繁體字中,“王人”這個詞的寫法是「王人」。
在古時候,漢字“王人”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如“王”字的寫法可能是古文的形式:
辶玉工刂口玄
其次,“人”字在古代寫作“從”,表示“從屬”,後來演變成了現代的“人”字形狀。
1. 他是一位真正的王人,以其胸襟和才華征服了衆人。
2. 這位政治家表現出了王者風範,他的領導能力非常出色。
1. 王者:指擁有王者地位的人。
2. 王妃:指王的妻子。
3. 王室:指國家的皇室或王族。
1. 至尊:表示地位極高、無人能及的意思。
2. 雄圖:指具有統治力和威望的人。
卑微:指地位低下、身份卑賤的意思。
平凡:表示普通、平庸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