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人的意思、王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人的解釋

(1).國君。《書·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雲:“王人者,猶君人也。”

(2).指為人之君。《國語·周語上》:“夫王人者,将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3). 周 王室之微官。《春秋·莊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 子突 救 衛 。” 杜預 注:“王人,王之微官也。雖官卑,而見授以大事,故稱人而又稱字。”王人銜王命,後因以指天子使臣。《後漢書·袁術傳》:“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 唐 盧照鄰 《對蜀父老問》:“聞王人之休音,聽皇猷之允塞。” 宋 楊萬裡 《淮河四絕句》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談,逢着王人訴不堪。”

(4).君王的臣民。 唐 李德裕 《論太和五年八月悉怛謀狀》:“諸 羌 久苦蕃中徵役,願作王人。” 宋 範仲淹 《李公神道碑銘》:“爾等得無父母妻子之愛?蓋脅從而來,何不歸我;復為王人。”

(5).複姓。 漢 有 王人宰公 。見《通志·氏族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人"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記載,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三類:

一、官職屬性 指周代王室侍從官,始見于《左傳·莊公六年》"王人列位諸侯之上"的記載。這類官員主要負責禮儀事務與文書傳遞,屬于"秩次大夫"的品階,該官職體系至秦漢時期逐漸消失。

二、身份指代

  1. 王室成員:《漢書·翟方進傳》顔師古注雲"王人謂王姓之人",特指與帝王同宗的族人
  2. 帝王使者:唐代杜佑《通典》載"王人持節,所以通諸侯",指代代表君主行使權力的特派官員

三、姓氏淵源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王人"複姓起源于周朝官職世襲,後簡化為單姓王氏。現存于浙江紹興等地的王氏家譜中,仍保留着該姓氏源流的記載。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古代官制與宗法制度的關聯性,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曆史文獻中的用法,日常口語中已不再使用。在古籍訓诂領域,《說文解字段注》特别指出"王人"構詞法中"人"字并非泛稱,而是特指具有官方身份者。

網絡擴展解釋

“王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國君或君主
    指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如《尚書·君奭》記載:“王人罔不秉德”,意為君主無不秉持德行。
  2. 為人之君
    強調君主的領導職能,如《國語·周語上》提到:“夫王人者,将導利而布之上下”,意為君主需引導利益并施于民衆。

二、引申含義

  1. 周王室的低級官員
    特指周朝王室中職位卑微但承擔重要使命的官員。例如《春秋·莊公六年》記載“王人子突救衛”,杜預注:“王人,王之微官也”,表明其雖官職低微,但代表王命行事。
  2. 天子使臣
    因“銜王命”執行任務,後泛指帝王派遣的使者。

三、其他用法

  1. 複姓
    如漢代有“王人宰公”這一姓氏記載。
  2. 君王的臣民
    廣義指隸屬于君主的百姓(需注意此釋義來自權威性較低的來源)。

四、古籍例證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詞典及古籍注釋,主要參考來源為、3、4、6。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春秋》《國語》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别具心腸倉舍餐霞飲液叉鋤乘便襯履斥币創世紀大恺膽喪魂驚燈椀盯矃敵日鍛鉗發潑非直忿競改曆剛罫高位公巫狗皮膏奤調還道紅銅黃鞓箭訣堿蓬交至結胎齑音客觀困鬥淚河颣玭靈天表浏濫腼然民食摹索女大難留啌嚨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清文清陽輕重緩急期想瑞錦窠三權分立散衆順遂四妃談慰通幽王邸襪綫猥人下浣纖指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