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althily cut down trees] 偷砍[樹木]
亦作“盜伐”。偷砍;違法砍伐。《北史·趙煚傳》:“年十四,有人盜伐其父墓中樹者, 煚 對之號慟,因執送官。”《元史·刑法志三》:“諸於迥野盜伐材木者,免刺,計贓科斷。” 清 唐爾藻 《唐公鏡海府君行述》:“遂自拟摺稿,以後不準藉去枯株,以防盜伐禁樹。”《************共和國刑法》第一二八條:“違反保護森林法規,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
“盜伐”是一個法律和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盜伐指未經合法許可,偷砍或違法砍伐他人或公共所有的樹木。該行為既包含盜竊屬性(非法占有樹木),也包含破壞森林資源屬性。
如需了解具體法律條文或司法判例,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森林保護法規。
盜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盜”是盜竊、偷取的意思,旁邊的“伐”是砍伐、采伐的意思。
拆分“盜”字的部首是皿,其筆畫數為十七;拆分“伐”字的部首是人,其筆畫數為六。
《盜伐》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主要用于描述非法砍伐森林或偷取木材的行為。
《盜伐》的繁體字為「盜伐」。
古時候,盜伐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寫法為「盜罰」。
1. 這家公司因為盜伐了大量樹木而被罰款。
2. 盜伐行為對生态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盜伐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彙,例如盜伐行為、盜伐森林、盜伐者等。
盜伐的近義詞包括非法砍伐、偷伐。
盜伐的反義詞可以是合法砍伐、正當采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