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尹的意思、令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尹的解釋

(1). 春秋 戰國 時 楚國 執政官名,相當于宰相。《左傳·莊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槎 ,營軍臨 隨 。 隨 人懼,行成。”《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 邢昺 疏:“令尹,宰也…… 楚 臣令尹為長,從他國之言,或亦謂之宰。”《漢書·高帝紀上》:“﹝ 懷王 ﹞以 羽 為 魯公 ,封 長安侯 , 呂臣 為司徒,其父 呂青 為令尹。” 顔師古 注引臣 瓒 曰:“諸侯之卿,唯 楚 稱令尹,其餘國稱相。” 唐 張說 《唐西台舍人贈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隨時,屈伸以義,亡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2).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 宋 梅堯臣 《立春前一日雪中訪烏程宰李君俞依韻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臨風躍馬到君堂,縣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驚農事忙。”《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五引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寇相毀廟》:“﹝ 寇準 ﹞知 巴東縣 。縣舊有一廟,不知其名。舊令尹嘗夢其神泣告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嶽青天》:“ 嶽少保 起 , 滿洲 人。以孝廉起家。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貪黷著,公入署時,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滌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尹是中國古代楚國特有的官職名稱,相當于其他諸侯國的“相”或“宰相”,為楚國最高行政長官,總攬軍政大權。其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如下:


一、核心釋義

令尹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執掌國政的最高官職,地位僅次于國君(楚王),負責統領百官、處理朝政、掌管軍事及外交事務。《漢語大詞典》明确将其定義為:“春秋戰國時楚國執政官名,相當于宰相。”


二、職權與地位

  1. 行政中樞

    令尹主持國政,決策國家大事,可任免官員、頒布政令。《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令尹為楚百官之長,内理民政,外統三軍。”

  2. 軍事統帥

    戰時兼任最高軍事指揮官,直接統率軍隊作戰,如名将子玉(成得臣)曾以令尹身份指揮城濮之戰。

  3. 世襲與選拔

    多由楚國貴族(如昭、屈、景三氏)世襲,但亦有破格選拔的案例,如楚莊王任用平民出身的孫叔敖為令尹。


三、詞源與演變


四、權威文獻例證

  1. 《論語·公冶長》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印證令尹可多次任職或罷免。

  2. 《左傳·莊公四年》

    記載楚武王任命鬥祁為第一任令尹,确立其“執政之首”的地位。

  3. 《史記·楚世家》

    多次提及令尹在楚國内政外交中的決策作用,如令尹昭陽率軍攻魏、張儀遊說楚懷王等事件。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鄭天挺等主編. 《中國曆史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4.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中華書局.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鍊接,以上文獻為學界公認權威版本,可于出版社官網或圖書館檢索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令尹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最高官職,其含義與特點如下:

  1. 核心定義
    令尹是楚國特有的官銜,相當于中原諸侯國的宰相,但職權更廣泛。總攬國家軍政大權,對内主持政務,對外統領軍隊,是楚國的實際執政者。《漢書》記載楚懷王時期“呂青為令尹”,印證其地位之重。

  2. 任職特點

    • 出身貴族:主要由芈姓宗族(如屈、昭、景氏)擔任,僅有少數外姓特例,如戰國時期的吳起(魏國人)和黃歇(春申君)。
    • 權力集中:兼具行政與軍事職能,例如楚武王設令尹後,其職權延續至楚國滅亡,始終處于權力核心。
  3. 曆史演變與延伸
    漢代以後,“令尹”一詞偶被借指地方行政長官(如宋代詩詞中稱縣令為“令尹”),但此屬文學化泛用,非正式官職。

  4. 相關典故
    成語“破家縣令,滅門令尹”反映了其權力影響力,而《左傳》中記載令尹鬭祁修路備戰的故事,則體現其軍事統籌職責。

令尹是楚國特有的集權官職,以宗族為核心選拔,在春秋戰國時期對楚國的興衰起關鍵作用。需注意後世文獻中該詞的泛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備盛貶省冰大坂愊抑不足為外人道才質超悟承承持戟詞頭竄死麤缪大辯不言點劄低估陼堤遁散發育佛閣罦罝副刊鋼水甘麮高罡告個幺二三孤櫂黃克誠見報僭名艱難竭蹶酒顔萊索托良桐令人莫測鱗淪論命牛馬走疲殚迫脅謙揖旗軍清瀓清宦三神洲搔頭森爽山公興韶刀牲饋束馬懸車兕甲魋髻屯丁拖扯無損相敬如賓鮮眉亮眼鮮缛席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