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尹的意思、令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尹的解釋

(1). 春秋 戰國 時 楚國 執政官名,相當于宰相。《左傳·莊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槎 ,營軍臨 隨 。 隨 人懼,行成。”《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 邢昺 疏:“令尹,宰也…… 楚 臣令尹為長,從他國之言,或亦謂之宰。”《漢書·高帝紀上》:“﹝ 懷王 ﹞以 羽 為 魯公 ,封 長安侯 , 呂臣 為司徒,其父 呂青 為令尹。” 顔師古 注引臣 瓒 曰:“諸侯之卿,唯 楚 稱令尹,其餘國稱相。” 唐 張說 《唐西台舍人贈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隨時,屈伸以義,亡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2).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 宋 梅堯臣 《立春前一日雪中訪烏程宰李君俞依韻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臨風躍馬到君堂,縣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驚農事忙。”《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五引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寇相毀廟》:“﹝ 寇準 ﹞知 巴東縣 。縣舊有一廟,不知其名。舊令尹嘗夢其神泣告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嶽青天》:“ 嶽少保 起 , 滿洲 人。以孝廉起家。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貪黷著,公入署時,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滌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令尹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最高官職,其含義與特點如下:

  1. 核心定義
    令尹是楚國特有的官銜,相當于中原諸侯國的宰相,但職權更廣泛。總攬國家軍政大權,對内主持政務,對外統領軍隊,是楚國的實際執政者。《漢書》記載楚懷王時期“呂青為令尹”,印證其地位之重。

  2. 任職特點

    • 出身貴族:主要由芈姓宗族(如屈、昭、景氏)擔任,僅有少數外姓特例,如戰國時期的吳起(魏國人)和黃歇(春申君)。
    • 權力集中:兼具行政與軍事職能,例如楚武王設令尹後,其職權延續至楚國滅亡,始終處于權力核心。
  3. 曆史演變與延伸
    漢代以後,“令尹”一詞偶被借指地方行政長官(如宋代詩詞中稱縣令為“令尹”),但此屬文學化泛用,非正式官職。

  4. 相關典故
    成語“破家縣令,滅門令尹”反映了其權力影響力,而《左傳》中記載令尹鬭祁修路備戰的故事,則體現其軍事統籌職責。

令尹是楚國特有的集權官職,以宗族為核心選拔,在春秋戰國時期對楚國的興衰起關鍵作用。需注意後世文獻中該詞的泛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令尹的意思

令尹是一個漢字詞語,擁有着多重含義。它可以指代古代官職中的“尚書令”,也可以表示面貌莊嚴、威嚴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令尹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的“令”和“尹”字旁的“屍”。其中,“令”的筆畫數為5,而“尹”的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

《令尹》一詞最早出現在《拾遺記·雍州府君令尹楊元仇墓志銘》中,用來指代官職“尚書令”。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逐漸演變為表示面貌莊嚴、威嚴的形容詞。

令尹的繁體字為「令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一本收錄了康熙帝時期的文字)中的記錄為例,古代寫作“令尹”的形式為「令引」。

例句

1. 他舉止莊重,氣質令尹。

2. 那位令尹治理國家有方,受到了人民的擁護。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令尊、令嵬、尹司、令仆。

近義詞:莊重、威嚴。

反義詞:輕浮、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