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心駭目的意思、洞心駭目的詳細解釋
洞心駭目的解釋
形容使人驚異。 宋 楊萬裡 《答周監丞》:“‘濯龍’二大字,洞心駭目,得未曾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内監·内廷豢畜》:“大内自畜虎豹諸奇獸外,又有百鳥房,則海外珍禽靡所不備,真足洞心駭目。” 清 盧文弨 《<遊宦紀聞>跋》:“初不知異聞之有録也。一日出示,餘洞心駭目,多聞所未聞者。”
詞語分解
- 洞心的解釋 潛心。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序》:“﹝ 漢武帝 ﹞洞心於道教,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
- 駭目的解釋 使人看了吃驚。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時 河内 郡守,令樂工數百人於車上,皆衣以錦繡,伏廂之牛,蒙以虎皮,及為犀象形狀,觀者駭目。” 阿英 《洪宣嬌》:“刀術妙速,衣色隱幻,一軍駭目。”
網絡擴展解釋
“洞心駭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發音:dòng xīn hài mù
- 釋義:形容事物或景象極其驚人,使人内心震撼、視覺受到強烈沖擊。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宋代楊萬裡的《答周監丞》:“‘濯龍’二大字,洞心駭目,得未曾有。”
- 清代盧文弨在《跋》中亦引用:“餘洞心駭目,多聞所未聞者。”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聯合式成語,作謂語,多用于描述事物帶來的震撼感。
- 近義詞:洞心駭耳(強調聽覺上的沖擊)。
- 反義詞:暫無明确反義詞,但可結合語境用“平淡無奇”等表達相反效果。
四、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視覺或心理的強烈沖擊,如:“災難現場的慘狀令人洞心駭目”。
五、常見誤區
- 部分資料誤将出處歸于《紅樓夢》,實際應為宋代楊萬裡的作品,需注意考據準确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心駭目」一詞意味着令人震驚、驚悸的景象。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洞:水 + 同
- 心:忄 + 㣊 + 冖
- 駭:馬 + 亥
來源:
《洞心駭目》是古人用來形容一些異常驚悸、令人難以想象的場景的詞語。它常常用來描述非常恐怖、吓人的景象。該詞蘊含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繁體:
「洞心駭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法的「洞心駭目」與現代寫法大緻相同,但有時會有一些細微差别或變種。
例句:
- 當我看到那個鬼屋裡的景象時,真是洞心駭目!
- 他的傷勢讓人洞心駭目。
組詞:
- 洞穴
- 心情
- 駭人
- 目瞪口呆
近義詞:
- 驚心動魄
- 恐怖萬分
- 劇烈震撼
反義詞:
- 平靜溫和
- 安撫心靈
- 舒緩視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