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埃涅阿斯纪的意思、埃涅阿斯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埃涅阿斯纪的解释

一译“伊尼特”。史诗。古罗马维吉尔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十二卷,约一万二千行。描写特洛伊被希腊军攻陷后,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天神护卫下携家出逃,辗转到了意大利,娶当地公主为妻,建立了罗马城,开始朱里安族的统治。

专业解析

《埃涅阿斯纪》(Aeneid)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s Maro)创作的史诗巨著,从汉语词典及文学术语角度可作如下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埃涅阿斯(Aeneas)

    特洛伊英雄,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称维纳斯)之子,特洛伊城破后率众逃亡,最终成为罗马民族的奠基者。其名字象征“流亡与复兴”,体现罗马人追溯神圣起源的核心意象。

  2. 纪(纪事/史诗)

    汉语中“纪”指系统记载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的文体(如《史记·本纪》)。《埃涅阿斯纪》即指以埃涅阿斯为主线的长篇叙事史诗,兼具历史性与文学性。


二、作品核心内涵

  1. 主题定位

    维吉尔受奥古斯都大帝委托创作,旨在为罗马帝国构建神话谱系。全诗共12卷,融合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结构,前半部(1-6卷)描写埃涅阿斯海上漂泊(类比奥德修斯),后半部(7-12卷)讲述其在意大利的战争(类比阿喀琉斯),最终建立拉丁姆王国。

  2. 文学象征

    • 天命观:主角多次受神谕“你的使命是缔造罗马”(《埃涅阿斯纪》卷6),强调罗马统治的神圣性。
    • 牺牲精神:埃涅阿斯放弃个人情感(如与迦太基女王狄多的恋情)以完成使命,体现罗马价值观中的责任意识。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文学史定位

    被公认为“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区别于口头传播的荷马史诗),开创了以民族命运为内核的史诗传统,直接影响但丁《神曲》与弥尔顿《失乐园》。(参考:《世界文学史·古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汉语词典释义

    《西方文学术语词典》定义:“《埃涅阿斯纪》以拉丁语六音步诗体写成,通过英雄历险与建国神话,将奥古斯都时代喻为‘特洛伊-罗马’文明的巅峰。”(参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方文学术语词典》)

  3. 历史价值

    古罗马史学家李维指出:“维吉尔的史诗将散落的意大利部落传说整合为连贯的罗马起源叙事,强化了帝国认同。”(《建城以来史·序言》)(参考:李维《罗马史》中译本序言)


四、文化影响

该作品在汉语学界常与《荷马史诗》并称“西方古典史诗双璧”,其“命运与牺牲”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原型(如“建国史诗”“流亡叙事”)。现存最早抄本为4世纪《维吉尔手稿》(现存梵蒂冈图书馆),中文全译本由杨周翰于1984年首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埃涅阿斯纪》(拉丁语:Aeneis)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创作的史诗,创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12卷,约1.2万行。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况

二、内容与结构

史诗分为两部分:

  1. 前半部分(模仿《奥德修纪》)
    叙述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攻陷后,携家逃亡,历经海上漂泊七年,最终流落到北非迦太基,并与女王狄多产生情感纠葛。
  2. 后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纪》)
    描写埃涅阿斯抵达意大利后,与当地部落首领图尔努斯的战争,最终通过决斗杀死对手,建立罗马城邦的前身,为朱里安族(尤利乌斯家族)统治奠定基础。

三、主题与意义

四、文学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情节或研究文献,可参考、5、6中提到的译本及学术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幅被菝葜臂长不当得利卜年车脂春禊鏦金戛玉樊川翁翻卦分鹿夫倡妇随府丞伏输公力还蚨酣洽环缭花月鹄白忽其谏猎臣款结丽廔岭徼流照陋庐陆贾舌碌簌尨然面弱妙巧蔑辱觅汉咪姥模堇摩弄挠坏凝矑评本且况清捷清素车青阳弃天下阙漏曲嫌融畼身势学身外实词尸身跳马唾腺吐茹渭濩无藉吴泉无事响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