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學通論的意思、地學通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學通論的解釋

德國地理學家李特爾著。自1817年出版第一卷,至1859年作者逝世時共出版了十九卷。這是一部按洲論述世界的著作,但隻完成了亞洲和非洲兩部分。主要叙述各個區域的自然特征、物産和人口,以及一些曆史事件和探險旅行。書中提供的新的區域描述法,對地理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學通論"是漢語中一個綜合性學術術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

  1. "地學":指以地球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體系,包含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海洋學、地球物理學等分支學科。《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研究地球内部構造、地表形态、自然資源分布及地球演化規律的科學"。
  2. "通論":源自古代典籍注疏體例,現代引申為系統性的概論性論著,《辭海》解釋為"貫通某一學科領域基本原理與核心知識的綜合性論述"。

二者結合形成的複合詞,特指系統闡述地球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學科框架的學術著作或課程體系。根據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球科學導論》教材記載,這類通論性内容通常包含三大模塊:

該術語在學術領域具有顯著的曆史沿革特征。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地質卷》記載,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時期,西方地質學著作傳入中國後,本土學者常以"地學通論"統稱基礎地球科學理論。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仍保留"地學通論"作為地球科學大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

網絡擴展解釋

“地學通論”一詞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學科概念與曆史著作進行解釋:

1. 學科層面的綜合論述
指對地球科學(包括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等)的系統性綜合論述,涵蓋地球形成、地殼構造、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等基礎内容。其研究範圍涉及地球各圈層(如地核、地幔、大氣層)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交互作用,常用于學術研究和教學領域。

2. 李特爾的曆史著作
特指德國地理學家卡爾·李特爾(Carl Ritter)于19世紀撰寫的同名巨著。該書自1817年出版首卷至1859年共完成19卷,采用“區域描述法”系統分析亞洲和非洲的自然特征、物産分布及人文曆史。盡管未完成全球性論述,但其方法論奠定了現代地理學的區域研究基礎,影響深遠。

核心意義與影響
無論是學科理論還是經典著作,“地學通論”均強調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認知,尤其在自然資源開發、災害預防等領域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李特爾的著作作為地理學範式轉型的标志,推動了從單純現象描述向因果關聯分析的學術演進。

别人正在浏覽...

闇蟲膀光比率鄙冗慚負藏畜貙貍盜骖登能玷辱丁栎冬至鈍悶堕怠藩部放潑翻譯官飛浪風岸風壺扶頭酒覆問賦丈杠首敢決根詞黑郁郁後佛圜壺呼拉圈獲呂布火媒将臣進武柳堤泷路羅網率亮廟略迷拐能始女冠僻浄坡野清亮丘嫂權宗觑絕撒豪喪葬聖誕節侍食數奇不偶束書祀麴湯盞危柯烏瑞相進先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