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肅倡 ”。1.嚴整恭敬地歌唱。《漢書·禮樂志》:“《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顔師古 注:“肅,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諧和之聲。”
(2).指古時晷漏準時報時。《文選·左思<魏都賦>》:“晷漏肅唱,明宵有程。” 呂向 注:“肅,嚴;程,節也。”
“肅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ù chàng,具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指在莊嚴肅穆的場合下歌唱,強調歌聲的莊重與恭敬。該詞由“肅”(莊嚴肅穆)和“唱”(歌唱)組成,常用于形容儀式或正式場合中的歌唱行為。
嚴整恭敬地歌唱
源自《漢書·禮樂志》:“《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顔師古注:“肅,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諧和之聲。”
這一含義強調歌唱時的态度嚴肅、儀态端正,常見于祭祀、典禮等正式活動。
古時晷漏準時報時
見于《文選·左思〈魏都賦〉》:“晷漏肅唱,明宵有程。” 呂向注:“肅,嚴;程,節也。”
此處“肅唱”引申為古代計時器(晷漏)規律報時的意象,比喻時間精準如莊嚴的歌聲。
“肅唱”一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儀式描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魏都賦》等典籍原文。
《肅唱》是一個詞語,意思是鄭重地唱歌或者莊嚴地演唱。它通常用來形容一種莊重、肅穆的歌唱方式,傳達出一種厚重的情感或意義。
《肅唱》由兩個部首組成:肉(月)和文(文)。按照漢字的書寫順序,它首先寫月,再寫文。這兩個部首的筆畫分别是四畫和四畫。
《肅唱》是普通話中的常用詞彙,沒有特定的來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肅唱》的寫法與現代相同。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是該詞彙的字形和構造與現代相似。
1. 在莊嚴的儀式上,演員肅唱着悲壯的歌曲,感動了現場的觀衆。
2. 這首肅唱承載着整個民族的精神,是我們曆史的見證。
3. 他肅唱着自己創作的歌曲,展現了濃厚的情感和才華。
肅靜、肅殺、肅穆、肅然、肅立。
莊重唱、莊重歌唱、鄭重演唱。
隨意演唱、輕松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