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肅倡 ”。1.嚴整恭敬地歌唱。《漢書·禮樂志》:“《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顔師古 注:“肅,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諧和之聲。”
(2).指古時晷漏準時報時。《文選·左思<魏都賦>》:“晷漏肅唱,明宵有程。” 呂向 注:“肅,嚴;程,節也。”
"肅唱"是漢語中具有儀式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典籍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肅"字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莊重、恭敬",《禮記·玉藻》載"色容厲肅"即指面容莊重;"唱"字本義為"領奏、宣導",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為"導也"。二字組合構成"以莊重态度引導儀式"的初始義項,常見于古代祭祀文獻。
二、語義流變
三、構詞特征 該詞屬于狀中結構複合詞,"肅"作狀語修飾"唱"的動作狀态,符合古漢語"形容詞+動詞"的構詞規律。同類結構如"靜坐""默寫"等,均強調動作進行時的特定狀态。
(注:參考文獻若需具體鍊接,建議引用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實體書第7冊第58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正義》卷二十九等相關權威出版物。)
“肅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ù chàng,具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指在莊嚴肅穆的場合下歌唱,強調歌聲的莊重與恭敬。該詞由“肅”(莊嚴肅穆)和“唱”(歌唱)組成,常用于形容儀式或正式場合中的歌唱行為。
嚴整恭敬地歌唱
源自《漢書·禮樂志》:“《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顔師古注:“肅,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諧和之聲。”
這一含義強調歌唱時的态度嚴肅、儀态端正,常見于祭祀、典禮等正式活動。
古時晷漏準時報時
見于《文選·左思〈魏都賦〉》:“晷漏肅唱,明宵有程。” 呂向注:“肅,嚴;程,節也。”
此處“肅唱”引申為古代計時器(晷漏)規律報時的意象,比喻時間精準如莊嚴的歌聲。
“肅唱”一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儀式描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魏都賦》等典籍原文。
邊患鼈甲比屋可封踣墜程級雕蚶镂蛤低眉順眼凍風豆薯杜鵑笃勤額手慶奉禀改道哽饐構害谷圭滬指将相奸态釂醻焦味競賽機神疾眚吉喜淚痕利他主義狸物裡域緑甘毛毛楞楞門崗盟言猛乍秘而不宣民願謀克暖氣團瓯樓杷梳破承題取巧圖便閃帶觞肴盛章失惑書畫卯酉水運縧兒順通爍爚蓑翁陶埏條循通驿萬劫不複未名閑不容縷相饒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