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彩絲的意思、彩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彩絲的解釋

(1).彩色絲線。 唐 白居易 《紅繡毯》詩:“綵絲茸茸香拂拂,練軟花虛不勝物。”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母曰:‘是必土偶為妖也。’授以綵絲,於來時陰繫其足。”

(2).舊俗以綵絲為端午日應節之物。據 漢 應劭 《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長命縷”、“續命縷”。 唐 代故事,宮中常于端午日以彩絲所結長命縷賜諸臣。 唐 劉禹錫 《代謝端午日賜物表》:“中使 劉元弼 至,奉宣聖旨,慰勞臣及将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兼賜臣墨詔,并衣壹副、金花銀器參事、綵絲壹軸,大将衣肆副、綵絲伍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彩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習俗及比喻三個層面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彩色絲線”,常用于紡織或裝飾,形容色彩絢麗的絲織物。例如唐代白居易詩中“綵絲茸茸香拂拂”便描繪了絲線的細膩質感。

二、文化習俗

  1. 端午節傳統
    漢代以來,民間有端午系五彩絲線辟邪的習俗。據《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将五彩絲系于手臂,稱為“長命縷”或“續命縷”,寓意祈福消災。唐代宮廷還會在端午日賜予臣子彩絲結成的長命縷。

三、擴展用法

  1. 比喻與引申
    在文學中,“彩絲”可比喻華麗服飾或奢華生活,例如清代紀昀的筆記中提及用彩絲作為驅妖道具,側面反映其象征意義。現代成語中也偶見以“彩絲”形容外表華貴的事物。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習俗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曆史文獻《風俗通》及唐代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彩絲》是指用彩色的絲線制作成的細而長的線狀物。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彡,總共有5個筆畫。《彩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那時候的漢字寫作“采絮”,采指的是采摘,絮指的是絨毛。繁體字《彩絮》中的絮也是指絨毛的意思。現在,我們來看一個使用《彩絲》的例句:“她用彩絲編制了一條漂亮的手鍊。” 對于組詞,我們可以根據《彩絲》的意思進行組合,比如“彩絲織物”、“彩絲藝術”等等。 與《彩絲》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彩綢”、“彩線”等,它們都指的是用彩色絲線制作的物品。 至于反義詞,我們可以考慮用相反意思來表示,比如可以說“黑絲”來表示與彩絲相反的顔色和特征。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符合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