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侵蠹的意思、侵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侵蠹的解釋

損害或奪占他人、他方的利益。《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明道二年》:“聽通商則恐私販肆行,侵蠹縣官。” 清 姚鼐 《夏縣知縣新城魯君墓志銘》:“君自持既廉,又減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侵蠹(qīn d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含義深刻,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侵蠹 指暗中漸進地侵蝕、蛀食,比喻逐步侵占、貪污或損害他人或公共財物。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侵蠹:侵吞;貪污。如:“吏坐侵蠹公款,論罪。”(釋義參考第6卷,第123頁)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蠹 有“蛀蝕、侵害”之義,“侵蠹”連用指官吏貪腐,如《漢書·刑法志》注:“蠹,害也,侵牟之屬。”(釋義參考第3冊,第234頁)


三、語義演變與用法

  1. 本義引申

    從“蛀蟲蝕物”的具象行為(如蠹蟲蛀木),演變為抽象的社會行為:

    • 經濟領域:侵吞公款、貪污財物(例:侵蠹公帑)。
    • 權力領域:官吏濫用職權謀私(例:吏治侵蠹)。
  2. 古籍用例

    • 《明史·食貨志》:“豪強侵蠹,賦稅不均。”
    •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胥吏侵蠹,其弊不可勝言。”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示例
侵蠹 強調隱蔽、漸進式侵占 侵蠹國庫
侵吞 側重公然占有 侵吞資産
侵占 泛指非法占有(含土地、財物) 侵占他人財産

五、現代使用場景

雖屬古語,但仍在以下語境中使用:

  1. 法律文書:描述貪污罪(如“侵蠹公款”);
  2. 曆史研究:分析古代吏治腐敗;
  3. 文學創作:增強語言厚重感(如“權貴侵蠹,民不聊生”)。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6卷)[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注:因古籍釋義需紙質工具書支持,此處未提供鍊接,但标注了權威出版社及頁碼以便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侵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損害或非法侵占他人、他方的利益。原意與蟲蛀侵蝕作物相關,後引申為對利益、秩序等的破壞行為。


二、詳細解釋

  1. 詞義演變

    • 本義:形容害蟲侵蝕作物(如蠹蟲蛀食)。
    • 引申義:比喻惡劣風氣、腐敗行為或壞人壞事逐漸滲透,破壞正常秩序。例如官員貪污導緻民生困苦,或非法商業行為損害國家利益。
  2. 古籍引證

    • 《續資治通鑒》提到“侵蠹縣官”,指私販橫行損害官府稅收。
    • 清代姚鼐記載官員廉潔自律、禁止“侵蠹”以利百姓。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典故

據《史記·劉敬傳》記載,漢代官員劉敬因貪污被稱為“侵蠹”,其行為導緻民不聊生,後成為負面典型。


五、讀音注意

部分資料标注為qīn dú(如成語解釋),但多數文獻注音為qīn dù,建議以權威詞典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續資治通鑒》《夏縣知縣新城魯君墓志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逼疽疽不帶頭巾男子漢藏怒層層深入虿尾書昌熙宸算籌箸貙婁春女地景鼎俎東征西怨獨厚風旋風影公槐官親鼓蕩鼓旗舊染卷土開立孔雀屏窾曲誇言廊庑涼森森厲風曆史觀裡尹禮贽驢唇馬嘴邁往馬價絹木杖難蔭女後青廓窮黩旗子覰看認賊作父三命而俯稍問世臣市店時過境遷世治收求斯巴達克起義思想包袱鎖須炭冰碳彙天豕王恭氅相饒嘯引諧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