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帝堯 始祖之廟。《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孔 傳:“文祖者, 堯 文德之祖廟。” 蔡沉 集傳:“文祖者, 堯 始祖之廟。”《史記·五帝本紀》:“文祖者, 堯 大祖也。”文祖之說,各家不一。 馬融 謂“天也,天為萬物之祖,故曰文祖”。 鄭玄 謂“五府之大名,猶 周 之明堂”。見 清 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注疏》。
(2).泛指太祖廟。《魏書·任城王雲傳》:“儲宮正統,受終文祖,羣公相之,有何不可?” 唐 張說 《贈華州刺史楊君碑》:“ 神龍 初, 中宗 克復丕業,格于文祖。”
(3).繼業守文之祖。《左傳·哀公二年》:“ 衛大子 禱曰:‘曾孫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杜預 注:“繼業守文,故曰文祖。”
“文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以下是詳細分析:
帝堯始祖之廟
根據《尚書·舜典》和《史記》記載,“文祖”最初指堯的祖廟。例如《舜典》提到“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意為舜在堯的祖廟接受禅讓。漢代學者馬融認為“文祖”象征“天”,而鄭玄則解釋為類似周代明堂的祭祀場所。
泛指太祖廟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文祖”可指代曆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太廟,如《魏書》中“儲宮正統,受終文祖”即用此意。
繼業守文之祖
《左傳·哀公二年》記載衛國太子稱襄公為“文祖”,杜預注解為“繼承先業并守護文德的祖先”。
曆代對“文祖”的解讀存在分歧:
“文祖”的核心含義與祖先祭祀、權力傳承相關,具體需結合文獻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今古文注疏》等典籍。
《文祖》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先祖或宗祖的意思。它可以用來指代某一族群的遠古始祖或者特定人物的祖先。
《文祖》由“文”和“祖”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文”是漢字的一個獨立部首,它表示文字、文化等;“祖”也是一個獨立部首,表示祖先、起源等。總共由9個筆畫構成。
《文祖》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大荒北經》中的記載,其中提到了人類的遠古祖先。隨後這一詞語逐漸被用來指代各個族群的祖先。
《文祖》的繁體字是「文祖」,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文祖》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字形結構沒有太大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文祖》的例句:
1. 他是我們家族的文祖,我們應該将其精神代代相傳。
2. 曆史上的文祖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
與《文祖》相關的一些組詞有:文化、祖先、宗族、始祖等。
與《文祖》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先人、祖宗、創始人等。
與《文祖》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有:後代、子孫、晚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