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分的意思、鼎分的詳細解釋
鼎分的解釋
猶鼎足三分。 宋 田錫 《疊嶂樓賦》:“自 春秋 、 戰國 之後,洎 吳 魏 鼎分之際,幹戈僭王,乘輿拟帝。” 明 徐渭 《送李子遂序》:“ 通 ( 蒯通 )欲鼎分王 韓信 。”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網絡擴展解釋
“鼎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鼎分”指權力、地位或勢力的分裂、分散,常用來比喻集團、組織或家族的分裂狀态。其核心意象源于古代“鼎”的象征意義——鼎作為三足炊具,常被引申為政權或權威的象征。
二、曆史典故與演變
- 起源:最早見于《左傳·莊公二十一年》的典故,通過“鼎趨誰家”的對話,暗示權力歸屬的争奪。
- 擴展含義:後世進一步發展為“鼎足三分”的比喻,特指三方勢力并立(如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例如宋代田錫在《疊嶂樓賦》中描述“吳魏鼎分之際”,即指三國分立局面。
三、使用場景
- 描述分裂狀态:多用于政治、軍事或家族内部權力分散的情境,如“集團鼎分”“勢力鼎分”。
- 文學與曆史分析:常見于對古代割據時代的評述,如明代徐渭在《送李子遂序》中以“鼎分”比喻蒯通建議韓信自立的事件。
四、相關辨析
- 與“鼎立”的區别:“鼎分”強調分裂的過程或結果,而“鼎立”側重三方并存的穩定狀态。
- 文化内涵: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符號,使該成語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權力隱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如《左傳》《疊嶂樓賦》原文),可參考曆史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分》一詞意思:《鼎分》是指鼎器分裂、分離的意思。鼎在古代是一種用于烹饪和祭祀的大型銅器,分為三足兩耳。分裂的鼎象征着威權的削弱或分權的形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鼎分》的部首是金字旁(钅),它象征着金屬材料,通常與器物相關。這個詞一共有10個筆畫。
來源:《鼎分》出自《左傳·僖公十二年》,是描述鼎器被分成三分的故事。
繁體字:繁體字《鼎分》的寫法為「鼎分」,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都是由「鼎」和「分」兩個字組成。
例句:在古代,有一次國君将鼎分為三塊,代表着權力的分裂。
組詞:鼎力(全力支持)、鼎盛(興盛繁榮)、鼎立(三者齊頭并立)等。
近義詞:分裂、割裂、分散、分離等。
反義詞:團結、合并、統一、聯合等。
希望這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