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柏举的意思、柏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柏举的解释

亦作“ 柏莒 ”。古地名。 春秋 楚 地。公元前506年, 楚 围 蔡 , 吴 救之,大败 楚 师于此。故址在今 湖北 麻城县 境,具体所在说法不一:一说为 麻城 东北的 柏子山 与 举水 的合称;一说在 举水 入 长江 口以南的 举洲 ;一说即 麻城 东南 举水 所出 龟峰山 。《春秋·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 蔡侯 以 吴子 及 楚 人战于 柏举 , 楚 师败绩。” 杜预 注:“ 柏举 , 楚 地。”《吕氏春秋·首时》:“ 子胥 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鬭。六年,然后大胜 楚 于 柏举 。”《淮南子·诠言训》:“ 楚 胜乎诸夏而败乎 柏莒 。” 高诱 注:“莒,《春秋》作举。” 庄逵吉 注:“ 柏莒 即 柏举 ,古字通用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柏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含义的复合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文献。从构词法分析,“柏”为木名,指柏树,象征坚韧;“举”在古汉语中有“攻克”“突起”之意,二者组合形成专有地名。

词义解析

  1. 地理专名

    指春秋时期吴楚交战的核心区域,今属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遂至于柏举”,其地理位置据清代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考证为“柏子山与举水合称”。

  2. 战役代称

    特指公元前506年吴国大败楚国的著名战役,《春秋榖梁传》称“柏举之战,吴进乎师”,此战成为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后世兵家常引为战术研究范例。

文化衍生义

在历史文献中衍生出“决胜之地”的象征意义,如明代《广舆记》将柏举与巨鹿、赤壁并列为“兵家形胜三绝”。现代《汉语历史地理大辞典》将其列为“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历史地名”。

网络扩展解释

“柏举”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古地名(主要含义)

1. 地理位置
柏举是春秋时期楚国属地,位于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具体位置存在三种说法:

2. 历史事件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柏举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楚国,此战成为中国古代著名战役。


二、词语引申义(次要含义)

部分词典解释“柏举”为形容词性成语,表示“品质高尚、德行出众”,由“柏树(象征坚贞)”与“举荐”组合引申而来。但此释义多见于低权威性词典(如),且与主流历史文献中的地名含义差异较大,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柏举”最核心的释义为春秋楚地,因柏举之战闻名。若需引用引申义,需注意语境并核实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比半导体三极管钞虏抄送车牀车间大礮钓鱼轮斗纸牌对得起而况饵烹放狗屁佛舍郛郭符书公法功列篝火狐鸣固定电话古节海水温度核发环玭秽辱讲劝翦韭金璞紧俏卷藏可望不可即领家褵帨六工论士落叶朦郁猕猴桃男女老小耦世排娖僻滞青子确认然疑赊老身年申擢石甗薮中荆曲损人特赞讬言王号卫戍区烓竈五材吴激务时泻土